王小松作品亮相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创造生活”是本届双年展最长的单项作品

发布时间:2011-06-16来源:浙大新闻办




    6月3日,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开幕,浙江大学艺术系王小松教授共有三件作品今年参加了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之中国当代艺术平行展,其中他的装置作品“创造生活”是本届双年展单项作品中最长的。
    
    “创造生活”是由10万个以上抽象性小人,72个音箱,18股网线、以及24个小时不间断的录音与播放组成的作品,在威尼斯美术学校四十多名学生参与及帮助下完成了现场安装,成为了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焦点,整个作品以一种批评性的态度,借以以现代物质与技术文明为媒介,反思当下社会困惑与矛盾。
    
    王小松另外两件参展油画作品“腐烂的繁华”和“受精”也受到了参观者的关注。“色彩的鲜艳、看上去的繁华,并不能遮掩失去灵魂的躯干已经开始腐烂,腐烂的繁华是构成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这就是王小松对作品的解释。在展览的预展期间及开幕式后,中方策展人王林教授和意方策展人与参展的艺术家一起在威尼斯大学的孔子学院分组办了两场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意大利的著名汉学家,艺术评论家,收藏家、相关的媒体以及威尼斯大学200多名师生的参与讨论。他们认为,中国艺术家正处在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激烈冲突之中,其艺术创作呈现出来的面貌既冲动又混乱,既丰富又活跃。对身处文化现状的思考,已成为中国艺术家求证个人文化身份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工作目标。
    
    王小松曾在德国留学和生活了12年。德国的国家电视一台ARD、二台ZDF和著名杂志《明镜》记者在艺术展预展期间采访了王小松。他表示,就展览的效果而言,是非常成功的。回国后,他马上就要为2012年6月德国卢贝克美术馆的个展以及随后的巡展开始做准备。他说:“能在德国一流美术馆做四个月的个展,这种机会实在太少,我会特别的珍惜”。
    
    (宗讯)
    
    6月14日,王小松教授在现场发回了图片,并介绍了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一些情况: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已经过去10多天了,尽管参观人数与前几天相比减少了些,但还有一些场馆外还需排队等候。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如同以往:由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三部分组成。共有89个国家参展,这是打破历史记录的数字。今年的展览是由瑞士苏黎世艺术馆馆长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女士策划的。主题是“启迪”。比奇·库莱格毕业于苏黎世大学,是一位艺术史家、批评家以及国际级策展人。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金狮奖由德国馆捧得,作品名为《恐惧的教堂》,是艺术家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赛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创作的,但他本人在去年8月因肺癌去世,所以他的作品的展览布置是由策展人Susanne Gaensheimer帮助完成的。
    
    在预展期间和开幕的前一天,威尼斯水上公交系统的工作人员举行了罢工,水上巴士停止运营,游客们不得不步行穿梭在这个使人感到随时就可以走丢的城市中,难免感到迷茫与生气。一些重要的行为艺术和展览不得不推后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