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美文  博文

把疾病“看”得更清楚

浙大主办第七届杭州国际分子影像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1-09-2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2536


    9月24-25日,浙江大学主办的第七届杭州国际分子影像研讨会(HIMIC)在杭州召开。受邀前来作大会基调演讲和特邀报告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放射医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 J.Welch说,浙大在国内最先引进了PET分子影像系统,成立了国内较早的医学PET中心,相信浙大和香港大学将一起成为中国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力量。而连续举办7届的杭州国际分子影像研讨会,已经成为国内外交流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
    
    
分子影像学是什么?它是一类医学领域新兴的能够早期探知疾病的影像技术,能在活体内“观察”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过程。X线、CT、MR、超声等经典的影像诊断主要显示的是一些具有解剖结构改变的疾病;而分子影像学通过发展新的特异性显像剂、显像技术方法,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能在机体解剖结构改变前检出疾病的异常,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目前医学界制衡在广泛使用一种叫FDG的显像剂,可以“看到”机体葡萄糖代谢的运行情况,帮助医生早期诊断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
    
    
HIMIC邀请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分子影像领域的国际大师和权威专家齐聚杭州,共带来大会基调演讲和特邀报告13场。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丁康生等出席会议并致辞。Michael J.Welch报告在大会基调演讲中介绍了纳米粒子技术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使用情况。他说,纳米粒子在显像剂和药物输送载体等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目前在华盛顿大学已经被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诊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PET中心是目前全国设备最为齐全的PET分子影像中心之一,正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检查的全方位工作。该中心开发新型显像剂和分子显像技术,关注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分子影像研究,期望对下一步临床应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目前,该中心团队开发和利用一种特别的显像剂,能“看见”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受2受体的在大脑中的分布情况,能够较好的“预警”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症等。该中心目前正在开展多项国际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相继已有两位博士生和博士后受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资助前往攻读博士后。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