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受聘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11-12-14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2月12日电(记者余靖静)浙江大学12日下午宣布聘任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为该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这位年过七旬的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者表示,受聘期间,将每年来校四次,每次上三周的课,与青年学生一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
    
    “年轻时我在法国曾做过两年大学教师,后来因为要常出去旅行,觉得对不起学生,就暂时停止了教学生涯,没想到一停就停了20年。”保罗·安德鲁说。
    
    多年后于异国重上讲坛,保罗·安德鲁表示,浙江大学声誉颇佳,很荣幸能来此任教。此外,拥有世界遗产西湖的杭州,也是他的选择原因之一。
    
    “教学和设计各有乐趣:创作属于自我表达,过程很痛苦,完成时很有幸福感;而和青年学生交流,看到许多年轻人坐在面前,就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他说,环境、能源、生态等问题是现代建筑面对的新命题,“我有一些老了,要重新学习,希望也能从年轻人身上得到启发。”
    
    反观自己的设计生涯,保罗·安德鲁认为,要成为一名设计师,青年学生需要勤奋、多观察,抓住一切机会接触艺术,并尊重和喜爱自己的作品,“设计不是为了‘卖高价’,而是为了作品的使用者服务。希望在我们的交流之后,年轻人能学会用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保罗·安德鲁1938年出生于法国,30岁时获得国家建筑师文凭,多年来,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国,除了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等机场设计外,他还与人合作了法国巴黎“新凯旋门”德方斯的大拱门、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终点站等设计。
    
    “这些作品如同我的孩子,没有哪一个能说是‘最爱’。”保罗·安德鲁说,“但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我最重要的作品。它位于中国首都的核心地带,规模如此宏大,称得上是此生唯一。”
    
    关于中国社会、学界关于国家大剧院建筑风格的一些争议,保罗·安德鲁表示早有所耳闻,“建筑需要一定时间来考量。悉尼歌剧院在初建时,曾受到‘很不澳大利亚’的批评;由贝津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前的金字塔,也曾备受争议。但到现在,他们已被社会所接受。我期望不是简单地从周围建筑吸取灵感,而是能在大的观察中寻求一种和谐。”
    
    在过去的十二年中,保罗·安德鲁来华的频率很高,“大约每个月有一个星期要来中国。”他认为,法中两国的文化处境有相通之处--经历全球化、需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文化的关键要保持个性,但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对艺术创造者来说,要敢于冒险,让文化推着你往前走,敢于自置于一种危险境地。”保罗·安德鲁解释说,如在中国建筑界曾有过一次大讨论,古典建筑的传统飞檐是否必须保留,多年过去,坚持“不变”的人里,大多无声,而认为“可变”的人里,有一部分崭露头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