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

发布时间:2011-12-28来源:科学时报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
(记者张巧玲)记者从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10颗卫星,建成基本系统。系统在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同时,将从今天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发布会上同时公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简称ICD文件)。该文件规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用户接收终端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
    
    
“这是开发制造接收终端及芯片所必备的技术文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发布ICD文件,主要为鼓励国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参与北斗应用终端研发,推动北斗广泛应用,加速产业化进程。
    
    
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通信等各方面。用户数量已达到十万以上的量级。国内相关的企业也已开始从事北斗应用终端的研发,以及北斗和GPS兼容终端的研发。
    
    
为推动北斗尽早走向全球、服务全球,北斗系统和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协调和兼容互操作有关工作也正积极推动。“我们在系统建设之初已着手推动北斗系统及早纳入相关的国际标准。”冉承其表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按照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计划,2012年将发射6颗组网卫星,进一步扩大系统服务区域和提高服务性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届时,覆盖区内定位精度将达到10米。在2020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要研制发射30余颗导航卫星。2020年左右,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冉承其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建成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定位精度1米的广域差分服务和120个汉字/次的短报文通信服务。 “把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冉承其介绍。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