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雷锋从不曾远离,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多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活雷锋”,成为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脊梁。他们对雷锋同志事迹及学习雷锋精神有什么样的感悟?3月1日召开的全省“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当代雷锋”座谈会上,我省部分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和学生、志愿者以及部门、行业的代表,共同交流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浙江人民崇德尚志的优良传统。
人物名片:
闫文博,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
对于青年一代而言,雷锋精神是什么?是助残护残、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赴欠发达地区支教、给山区孩子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光亮;是无偿献血、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是同学罹患重症时,群策群力通过网络募集善款;是关注落后地区,用博客、社交网站的力量为公益行动呐喊助威……
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雷锋精神,我们一直在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在坚持。就拿我们浙江大学为例,近5年来,浙江大学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达10万余次,近60万小时,累计创造劳动价值1180余万元。这就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精神最好的展现!雷锋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帮助他人时的热情与爱心,是真心付出时满足与快乐的体验;雷锋精神是坚持与执着,是不计得失地踏实做事,不好高骛远地尽己所能;雷锋精神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是用心关爱他人,用我们的双手温暖这个社会。奉献自己,服务他人,收获微笑和赞美的同时,也收获自己的一份成长。
还记得八届残运会期间,每天早上8时到晚上5时的高强度服务,不少同学身体吃不消,甚至有女生直接晕倒在现场,短暂休息恢复部分体力后,她第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我现在好多了,可以回到岗位上了么”……经历过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后,我们仍用最佳的状态坚守岗位,留给旁人的是一抹最美丽的微笑;还记得志愿者讲师团服务丽水期间,每次来回十个小时的车程,为的只是与当地企业家实地探讨问题,转化自己的知识和资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助力,为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雷锋并没有被遗忘,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雷锋精神用一种更加内敛而深沉的方式沉淀在你我的内心深处,等待着我们去释放!释放这样一种热情,就是要朝气蓬勃、热情高涨地投入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要公而忘私、舍小为大,在努力实践和施展个人才华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就是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用行动找到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的契合点,为使自己成为堪当大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而努力。
向雷锋学习不是一句空话、大话,我们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开始,坚持不懈地践行互助进步的信念,为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