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浙江大学第二批“长时间实习计划”工作启动,103位大四本科生陆续带着“问题”进入89家企事业单位,开始为期3~6个月的实习。浙大是全国首批开展本科生长时间实习工作的高校之一,此前已有37名学生圆满完成第一批实习任务。
为解决本科教育中实践环节薄弱,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以及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等问题,2010年8月,浙江大学开始在大四本科生中实施3—6个月长时间实习的试点。浙大副校长来茂德教授说,推行长时间实习计划,目的是为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本科生的实习实践教学进一步落到实处。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实习,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需要的技能,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2月,这项专门针对浙大本科毕业生的长时间实习计划正式“出炉”。浙大光电系、控制系、能源系、机械系、管理学院等5个院系和37名学生成为首批试点院系及试点学生。通过浙大本科生院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联系,37家在本行业内层次较高的知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成为首批合作实习单位。
据本科生院陈利华老师介绍,每位参与实习的学生要确认两位导师,一位是在学校的论文导师,一位是在企业的实践导师。在正式实习前,还要进行一次“三方会谈”:企业导师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要求,论文导师对该设计把关,最后由学生自己抉择。“在学生去实习单位之前,我们导师已经提早半年到实习单位‘踩点’,与企业沟通,根据双方的需求来共同设计题目。”机械系顾大强老师介绍说,跟传统的实习相比,长时间实习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必须通过实习,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而不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据了解,第一批“长时间实习计划”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参加试点的37位同学中,19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获得“优秀”,其中,5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还入选2011届百篇特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潘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