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级化工系同学30年后再相聚。 郭诗平 摄
今天,浙江大学化工系77、78级毕业30周年校友会在玉泉校区举行。400多名校友如约返回母校,在当年上课的第4教学楼召开主题班会,一起回味刚刚恢复的高考,共话大学旧时光。
1977年8月,接到恢复高考的通知,已做了8年工人的胡望明心中重新燃起了大学梦,“没有任何头绪,买了一些书,边工作边复习,准备了两个月。”那年冬天,他和全国570万名考生进入考场,这也成了他人生的拐点。
据统计,1977年高考的录取比例仅为29比1。和胡望明一样,陈旭明成为了幸运的1/29。1978年1月,温州市二轻局贴出了久违的高考红榜,“直到那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被浙大录取。”陈旭明说,当时的高考并未向考生公布成绩,有没有考上,看的就是这突如其来的“金榜”。那一年,他所在的阀门厂有100个人报名高考,他成为唯一一位幸运儿。
主题班会上,当时刻苦学习的氛围成了大家争相回忆的“热点”。
“我们那时候对学习的渴望,现在的孩子是难以想象的。”姚善泾毕业后留校任教,如今是浙大化工系党委书记,在熟悉的校园里工作30多年,仍然时时怀念起那个时候执着而朴实的学风。姚善泾回忆到:“全班同学都在6时前起床,利用任何时间努力学习。”那时周六晚上流行露天电影,但同学们甚至舍不得浪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很少去看。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个人发言的环节,班长胡望明背诵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上的这段话。30多年过去,化工系77、78级的校友,有的成为高校学术带头人,有的成为科学家、企业家,更多的人自己创业,以不同的方式回报社会、回报母校……
77级化工班的38位同学,当年站在毛主席像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今天,全班同学又来到了同样的地点,方柏青特地翻出了校友纪念册上的老照片,“就按这个角度拍”,他嘱咐摄影师。
“咔嚓”一声,30年后的精彩瞬间,再次定格。
(20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