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果你上浙医二院看病、住院,遇上或金发碧眼,或皮肤黝黑的“实习生”给你问诊、查房,不要奇怪,他们是来自各国的“专科培训医师”。
昨天上午,浙医二院—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揭牌,浙二联手UCLA,面向全世界,开展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招募,为全世界培养优秀的专科医生。
UCLA校长Gene Block教授出现在揭牌现场。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一次充满热情、非常成功的合作。在美国,‘主诊医生’是医生行业中的最高级别。”
他说,今后前来参加培训的医生,大多来自UCLA医学院,他们已在美国完成了所有的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等培训,也已经取得行医执照。再经过专科医生培训之后,他们有望在美国担任心内科、神经科等主诊医生,成为医生中的佼佼者。
据悉,中外“联合专科医师培训中心”,目前在我国仅有浙医二院一家。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认为,此举标志着我国的医学教育与国际逐步接轨。
昨日,双方约定:共同建立联合培训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员发展、业绩审查评估机制,招生体系等;选择浙医二院的特色专业,如心血管内科、肿瘤学科、眼科、神经外科、骨科、麻醉等,作为第一批专科培训点。
Gene Block教授说,通过中国这个培训中心,希望为受训者提供多元文化和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体验。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接受国外专科医生培训之前,浙二早已向我国其他医学院校的学生提供“专科医生”培训。
“此次与国际接轨,将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高级医师队伍的养成,推动浙医二院、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专科医师培训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王建安说。
据悉,早在2006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总则)暂行规定》。
“目的是为了保证让真正合格的医生走向临床,为老百姓看病。”王建安说,在美国,要成为一个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4年以上,但在中国,还没有明确规范。
他说,针对过去我国专科医生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考试制度的问题,目前,卫生部门正在研究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工作,今后医科毕业生不仅要通过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上岗之后还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成为真正的专科医师。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