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昨天下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是国内第一家按美国博物馆协会文物保护标准设计、建造的艺术史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个专业教学博物馆。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不仅会对浙江大学的学生开放,而且也会以免费的形式向公众开放。
教学博物馆更重藏品文化
教学博物馆这个概念很新鲜。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缪哲说,教学博物馆是19世纪在美国形成的概念。这几年,几乎所有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教学博物馆。大学设立教学博物馆,主要是为了大学阶段实施的通识教育。讲到人类文明史的成果时,老师所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或幻灯片,而是能让学生通过实物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历程。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缪哲以故宫为例。他说,只有站在故宫现场大家才会发现,每个宫廷的开间都不同,有9开间、11开间。为什么开间数不同?背后是什么原因?有了教学博物馆,带着学生走近这些真实的建筑或物品,大家才会真正地去认识它们。
正是这个原因,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藏品收藏与普通博物馆不同——不单纯地讲究藏品的价值,而是注重藏品的文化,需要能够说明一个时代的文化、历史、创造力的东西。比如说一件青铜器与一件造青铜器的泥模子,在很多人看来值钱的是青铜器,在教学博物馆看来却是一样重要。因为了解青铜器更要了解它的制造。
藏品会全面自我介绍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已开工建设,究竟会有哪些藏品,缪哲没有具体透露,他只是说远期目标是中西方所有有人类文明史的藏品,近期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藏品。不过,上周在参加一场国际性论坛时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透露,学校计算机系的老师已完成了敦煌莫高窟60多尊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到时候,这些千里之外的洞窟将会“现身”在这座博物馆里展现。
从筹建中的博物馆资料上看到,现在已被浙江大学收藏的唐代佛头像、唐代乐舞俑、北宋龙泉窑五孔壶等,届时都能在博物馆看到。资料上还提到,馆藏主要来于国内公共博物馆及相关机构的划拨与赠与、海内外收藏家赠与、博物馆相应基金购买。入馆的物品一定会符合浙江大学的学科需求、学术界与公众的兴趣、市场状况等。
缪哲说,考虑到是用于教学的博物馆,藏品与公众互动时的形式会很特别。每个藏品的说明会很从教学的角度介绍不同知识点,从用材、制作过程到成品的历史背景等,凡是你可能会问的问题,不用你开口问,它都会热情地自我介绍。比如说,在看一件瓷器时,拉开摆放它的展柜抽屉,你就能摸到瓷片。
●链接
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简介
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位于浙大紫金港校区西南端,是校内外接壤的区域。东侧与北侧面朝浙大校园,西侧与南侧分别为花蒋路与观光运河余杭塘河。博物馆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博物馆区与学术区,可进行展览、讲座、研讨会、电影、表演等所有教育项目。
(本报记者 张晶)20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