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在秋季运动会上,首次取消了男生5000米和女生3000米长跑,这得到了学生们的阵阵鼓掌,他们说:“这是顺应民意。”但有人说,这是讳疾忌医。
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选择保全学生安全,取消一些项目;而一些学校则相反,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减负。谁能拯救校园体育?是快乐体育还是教育体育?
及格线连年大跳水
学生的不及格率却越来越高
中国大学生的体质真的越来越差了吗?先让数字来说话,2010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与1985年相比,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9%和10.3%;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近90%……
记者了解到,从最近五年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变化不大,一直是处于较低水平。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老师韦俊芳颇为感慨:“像2007年以前,大学女生800米的及格线是3分50秒,当时无法合格的学生几乎很少。可现在,这个及格线变成了4分23秒,比以晚了33秒,不及格的人反而一抓一大把。这个变化让人非常看不懂,也非常担心。”
韦俊芳老师说,如果用2007年前的标准来给现在的学生们打分,那出来的情况绝对是惨不忍睹了。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意味着什么?对学生们而言,是一场实打实的噩梦。“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分,奖学金受影响是小事,可能还会影响毕业。”韦俊芳老师告诉记者。
“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反映出了学生体质状况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吴叶海是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他告诉记者:“第一,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第二,学生课程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第三,生活方式不合理,缺乏规律性,多数学生睡得很晚,大都在晚12点以后,玩电脑,聊天的居多,也有闲逛,逗乐等等;第四,主体健身意识差,缺乏锻炼习惯,从小就只知道学习,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和爱好;第五,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等。”
根据学生情况量身开班 用效果说话的体育课风靡校园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2011年开始,浙江大学就开设了特殊体质体育课(又称体质健康提高班),到目前为止,已经开设了三期。2012年开出了5个班,共有200多名学生。学校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班,“小胖墩”上减肥班,协调性欠佳的学生就上立定跳远班。课程安排是每学期上7周课,每周练3次,每次练习一个半到两小时。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田径场。远远就能看到一大群学生在兔子跑,还时不时地传出欢乐的笑声。这就是特殊体质体育课的课堂,有运动也有欢乐。
“课程的设置和以往的体育课太不一样了,虽然也有立定跳远和长跑,但也不缺一些有趣的课,像兔子跑、猴子走都是没有体验过的。”来自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吴康辉说,他的锻炼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后少感冒。
“我以前不爱运动,体育选修课选了桥牌。”一边说还一边擦着汗的大一新生杨斯杰说道,“来参加这个班主要是为了减肥,现在我每天晚上都会来跑步,跑四圈(400米一圈)再回寝室。以前跑到第二圈就感觉跑不动了,现在跑到三圈半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他的第四次课,体重已经轻了2斤。他告诉记者,这个结果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动力的,毕竟减肥这个事急也急不来。
今天第一次来上课的冯正阳练得也是满头大汗,“感觉还是挺累的,但是老师挺好,授课方式我也很喜欢,而且因为是大家一起练,可以相互鼓劲。”她告诉记者,她是被室友拉来一起上课的,眼下这个特殊体质体育课可是风靡了整个紫金港校区,同学们一传十,十传百地说:“真能减肥,效果不错。”
韦俊芳老师是立定跳远班的主授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我们会比较关注科学锻炼,对一些特别胖的或者体质特别弱的同学,我们会做一些强度的区分。每做完一个高强度练习,就给他们搭搭脉搏,看看心率。如果强度足够了,就放慢节奏,让学生有一个缓冲过程;如果心速过缓,那就加大强度。”她表示,只要按照课程来,坚持一两个月,百分之百会有效果。
最牛的同学减了30多斤 跟着练的老师也减了18斤
据了解,特殊体质体育课自从开设以来,超重的学生只要学会坚持,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并且能通过1000米/800米的考试。
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老师朱晓龙是减肥班的任课老师,他的班上基本都是超重学生。为了能让班上的同学更好地减肥,朱晓龙老师还特意建了一个名为“甩掉小肚肚”的QQ群,在群里,大家相互交流,互相督促跟鼓励。但总也有些调皮的同学为了刺激大家,总是上传美食照,这种引起公愤的行为总会遭来朱晓龙老师的一顿批评。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就抱着来‘打酱油’的心理,但是练了之后,觉得有效果而且很开心,就坚持了下来。”朱晓龙老师说,“学生们自制力不强,平时上学可以跟着我锻炼,但一到寒暑假统统都反弹了。其实,运动是要靠习惯的,体育课就是养成习惯的最佳途径。上个学期,我和他们一起减肥,足足轻了18斤。”
据说,三期班下来,最牛的一位同学足足减了30多斤肉。
“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时候也会有反弹,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坚持。当然,除了运动之外,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引导,最终到达减体重的目的。”朱晓龙老师表示。
“边缘化”的体育课 还需再做“减法”吗?
为了保全学生的安全,不少学校都打起了小算盘,在做体育课的“减法”,凡是可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隐患的课程,尽量简化甚至取消。于是,体育课上单双杠、跳山羊、铅球、铁饼不见了,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甚至抛弃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项目。
“因为怕风险而撤销一些体育项目,其实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吴叶海主任认为,3000米、5000米是不应该被撤销的,“现在学生的体育技能正在逐步下降,新生军训中晕倒的数量越来越多。现在不想办法把学生的体质提上来,这与体育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
“我们的学生3000米、5000米照样一直在跑,不会取消。相反我们还要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吴叶海主任说,“我们的体育课上,有超过30%的内容是为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同时,考试的内容也与以往有些不同。学生除了要参加1000米/800米考试,还要跑12分钟跑。
快乐体育?是时候回归教育了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今年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为了弥补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将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鼓励高校不仅做好竞技体育工作,也要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中国体操名将李宁直言:“校园体育可以用失败来形容。”军训是镜子,体质健康测试是镜子,运动会是镜子,事实就是如此。
用“400米障碍赛”、“龙卷风”、“编长辫”等趣味项目来代替3000米、5000米跑可行吗?吴叶海主任表示,他并不赞同:“趣味项目都是一些快乐体育,而现在是时候回归教育。快乐体育让学生的体质下降到这个水平了,难道还要快乐下去?”
吴叶海主任认为,体育课程的改革不仅是规章制度的改革,而是应该切切实实把学生的健康第一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其实学生自己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的认知较高,但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频率较低,因而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吴叶海主任说,开设体质健康提高班就是为了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除了每周参加体育课之外,还要进行每周三次,每次持续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各任课教师除了传授运动技术外,还必须向学生传授运动与营养理论知识,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主体健身意识,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主动投身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之中。
吴叶海主任说,2009年,浙江大学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76.5%,而到了2011年,合格率上升至八成多。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质健康提高班的训练中来,今年的合格率有信心超过九成。
(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