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子热心投身学雷锋

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大江南北

发布时间:2013-02-23来源:浙江日报


    
    “E志者”实践团队为群众办实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好,再跟我念一次!”今天上午,新疆洛浦县第二中学的一间教室里十分热闹,13名少数民族孩子端坐课桌前大声朗诵,但讲台上的老师却很年轻。
    
    原来,小老师是来自浙江大学丹青学园大一民族班的张诗雨。她所在的浙江大学学雷锋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洛浦县第二中学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
    
    每天上午8时,3名志愿者和班上13名学生就会准时来到学校,开始一天4小时的语文、数学、英语辅导,这是大学生志愿者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而特别设置的。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这些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带去一些帮助。”队长张诗雨在她的支教日志里这样写道。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E志者”实践团队的14名同学,走进了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北星社区。几张木桌拼成一个简易维修台,志愿者们的服务场所看起来有些简陋,但丝毫不影响活动的受欢迎程度。不到半个小时,维修台上就堆满了附近居民送来的吹风机、取暖器、遥控器、风扇等小家电。大学生们个个屏气凝神,有的用小刷子耐心地清洗风扇的转轴,有的熟练地处理接触不良的导线,没过多久,这些小家电都在他们的捣鼓下恢复了正常运作。
    
    受助者对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赞不绝口。“多亏了这群小伙子啊。”拎着一个刚刚修好的取暖器,居民李大爷笑呵呵地说:“原本联系了维修公司,都说还没上班,没想到刚好来了这群大学生。想给他们维修费,他们都说自己是在学雷锋,不要钱。大冷天的,小伙子们很不错!”
    
    除了“E志者”实践团队,许多浙大学子都趁着假期返乡,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在四川省三台县,浙大生工食品学院科普传播实践团队的同学们,结合春节即将结束农民工返乡买票难这一普遍性问题,带着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卡来到当地火车票代售点,现场为农民工介绍互联网购票流程,帮助他们订票。
    
    在山西省高平市新庄村,浙大云峰学园科普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手把手教留守在家的老人们使用语音、视频等聊天工具,与身在远方的亲人联系。“孙子又长瓷实了。”一整年不见儿孙的张学成老人,看到电脑上出现亲人的脸庞,高兴得老泪纵横。
    
    而在缙云县,浙大丹青学园“光盘行动”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酒店餐馆,制作“光盘”小贴士,悬挂在包厢门口等显眼处,还义务做起点菜员,劝说客人适量点菜,厉行节约。其他远赴山东、河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活动的志愿服务小分队,也以各种各样的善举为有需要的当地群众,送去一份份暖意。
    
    在实践中成长奉献。据统计,浙江大学共有376支队伍、1500余名大学生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假期实践。
    
    (通讯员 陈曼姣 费滨 记者 吕玥)20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