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21日讯 (通讯员 周炜 记者 陈宁)青年要敢于有梦想。
梦想,以梦字当头,一个充满希望的词汇。它无从触摸,却预示着最令人向往的未来。
青春年少,青葱岁月,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因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又到毕业季,在和大学挥别之前,让我们一起谈谈梦想吧。从今天起,本报和浙江大学联合发起“恰逢青春,相遇梦想”主题图文分享活动,我们请你来一起分享——在最好的年华,在大学这座青春的城,你,和你的梦想怎样相遇?
又到毕业季。拍照,喝酒,交论文;签约,告别,开始新的历程。不管你是否已术业有专攻,是否做好了充分的职业准备,有没有谈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现在,你已经再一次站在大学的门槛上。与四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你是面向社会。从此,你要单枪匹马,经历人生的沟坎与起伏,寻求自己的青春梦想。
然而青春梦想并不容易抵达。2013年毕业生699万再创历史新高,“最难就业年”对于年轻的毕业生来说,梦想伊始,似有隐忧。
其实这个时候,尤需梦想。梦想就是一扇门,它使未来参与你的当下,使十年后的你与今天的你紧密相连,赋予你的琐碎生活以整体感和意义感。
没有梦想的人生,我们不能设想。
也许,梦想的起点,只是简单地相遇一个人,相遇一群人,相遇一本书,相遇一堂课,相遇一棵树,相遇一句话……就让我们一起来标识那个“相遇梦想”的点吧,那是你最美的生命区域,那是你最具能量的青春驿站。它笃实地刻在你的记忆里,为你新开启的人生之路埋下伏笔。
一次次的相遇,又一次次的出发,构成了我们的青春轨迹,描画了我们的梦想图卷。
欢迎全省高校的师生、校友,以“相遇”为主题,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大学时代或在大学校园时的与梦想相遇的故事。通过图文的展示,表达不同的人对青春的念想、理解与追忆;品读梦想与青春年华的交织与连结。
也许,你的梦想富于时代的特征,热血沸腾轰轰烈烈;也许,你的梦想未必非常崇高,但只要你有梦想,敢于为梦想孜孜不倦,中国的点滴进步就会与你建立起相关性。甚至或许,你的梦想看似平常:有不少人“不愿做英雄,而愿做那个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有时,这样的梦想更接近生活的本质。顺应良善天性自然发展的人,总是能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辉。
我们未必都能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天充满意义。
天与地,梦想飞。
当青春与梦想相遇,每一个生命都会迸射光芒。
作品要求:
一、梦想记忆。翻看相册或者搜索记忆,分享你在大学时代,或者发生在大学校园的相遇故事,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与梦想如何相遇,还有,很重要的,你想和大家分享的理由。
二、形式多样。参与活动的作品可以是照片+文字(一张照片配一段140字以内的说明),也可以是单纯的文字(用500—800字讲述一个故事),当然,你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zjunews”给我们语音留言。
三、文字无需华丽,只求朴实,自然流露。照片像素请在500k以上,以便展示分享,以前拍的和现在拍的照片皆可,欢迎黑白老照片。
投稿说明:
求是新闻网开通投稿邮箱zdnews@zju.edu.cn,和专题网页接受投稿,也可投稿至zjrenwen@sina.com,或 @我们的官方微博(@浙江日报)。
通过邮件投稿,请在主题中注明【相遇故事+作者名】。署名鼓励实名,也接受网名。别忘了留下你的准确联络方式和姓名(不公开显示)。
6月下旬,主办方将在月牙楼举办以“相遇梦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我们会为参与前期征集活动的师生校友送上惊喜。敬请关注。
分享时间:
即日起至6月下旬,且称之为“毕业季”。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