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浙大土木工程系2008届校友,杭州市拱墅区公务员。在大学校园与天文相遇,成为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因与天文结缘,2011年他获得两颗小行星的命名权;2012年,他将这两颗小行星起名为“浙江大学星”和“竺可桢星”。
一
我第一次看见梦想的地方,是在西操场上那片深邃的星空。
坐落于这个城市西北角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常年与一片古老的湿地毗邻。每每夜幕降临时,校门往西的操场出奇安静,没有人造光源的干扰——这或许是整个城市最接近天空的地方。
那是大一的某一天,就是在这里,我看见了清澈无比的星空,星星深深浅浅,微光闪闪。或许只有看见宇宙,人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几乎和所有人一样,我开始幻想这片星空会有多大?在遥不可及的星球上,发生着怎样奇幻的故事?
为什么,不试着去更靠近天空?那之后,我申请加入了浙江大学天文社,这里是一群对星空有向往的人聚集的“部落”。梦想,也就是从这里起步。
刚到天文社,我做了一件大事。我用家教得到的第一笔收入,邮购了生平第一台天文望远镜——80/900的单筒折射望远镜。那是网购还不发达的年代, 500多元钱通过邮局汇款缓慢“爬”到四川的公司,镜子才通过铁路“折腾”到杭州火车站。我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抱着沉甸甸的它回到学校。
这架“80/900”一度成为天文社的“宝贝”,取代了数年前“流传”下来的“60/700”。一个三脚架,支起一根细细的管子,这头是你的眼睛,那头就是茫茫星空。和所有你能想象的望远镜一样,“80/900”并无特别之处。但我和天文社的其他“发烧友”,却透过它一次次探寻到了宇宙的奥秘,一步步坚定了天文的梦想。
大三那年秋天,天文预报有“水星凌日”。因为水星最靠近太阳,通常被太阳耀眼的光芒所遮蔽,反而成为太阳系中最难觅到踪影的行星。而这次“凌日”,常年不露面的水星,终于能“绕”到太阳的前面。
清晨5时半,天文社的同学们在篮球场架好“80/900”,仅仅几分钟,东方就从清淡的蓝白迅速转为浓重的绯红,随即,太阳一跃而起。那是这些天文“发烧友”第一次用滤光片看太阳——旭日初升,浑圆如盘。通红圆面上有一大一小两个黑点,小的就是水星,大的是难得现身的黑子。还有更奇妙的,我们还捕捉到了水星和太阳边界相切的黑滴现象。
逐渐地,这台“80/900”吸引了半个操场的同学。那画面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一群年轻人围着这架望远镜,充满好奇地往里看,那是太阳,那是水星!许多人在原地雀跃起来……天文,瞬间变得没有门槛、没有距离。
大三冬天,天文社的同学一起登上安吉天荒坪。海拔900多米的山上,零下5摄氏度,风呼呼地刮,我戴着半指手套,僵得连望远镜的旋钮都转不动。在城市,凭我700度的近视眼是绝对看不到北极星的,但在天荒坪,北极星高悬天际,陪伴了我们一整夜。
瑟瑟寒风里,我们“饱餐”了仙后座、飞马座、牛郎织女。后来,还看到了昴星团、金牛座、英仙座、御夫座、猎户座、双子座……好像整个宇宙都沉淀在眼底。在这僻静荒凉的山头,我觉得星星是宇宙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二
“牧夫天文论坛”,是中国天文爱好者最大的聚集地。在那里,我认识了叶泉志。我们两个相隔千里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天文梦,在互联网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读大学时,小我4岁的叶泉志正在进行一项宏大而浪漫的计划——“鹿林巡天”。
“鹿林”,是台湾中部海拔2800多米的天文台,不易受东北季风、西南气流和台风的影响;“巡天”,就是要海量搜寻在太空中运行的小行星或彗星。台湾中央大学的学生负责通过望远镜搜索,在广州的叶泉志负责资料处理和分析,他们合作进行系统性观测及持续追踪。他们有一个听来不可思议的梦想——发现小行星,取得小行星的命名权。
“鹿林巡天”启动的半年时间内,叶泉志和台湾的同学们发现的小行星已经累计达到101颗。这曾是两岸合作观星的一段佳话。
小行星是唯一可以由发现者命名且得到公认的天体。最早发现的小行星都是用古希腊神话的故事来命名,比如1号谷神星、2号智神星等等,但不久之后,这样的名字就不够用了,发现者们开始自己命名。
现在,璀灿星空有将近3万颗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获得命名的才16000多颗。在“鹿林巡天”项目之前,叶泉志虽然通过影像资料库发现过很多小行星,但都不是自行观测,便没有获得小行星命名权。因为“鹿林巡天”,叶泉志一下子变得很“阔绰”,获得了数百颗小行星的命名权。
网络上,叶泉志叫“小龙哈勃”,我是他多年的粉丝。两年前的1月份,他突然在博客上宣布了一个“印封之旅”的消息:一张中国地图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行动路线,那是他从1999年开始的“环游中华”计划,每一种颜色代表他每次旅行的路线,12年过去,那些曲线已划过了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2011年,他的“印封之旅”即将启程,他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紫色的路线,看上去像一个雀跃的人。
文末,叶泉志说,作为“最后一棒”,他想有点与众不同——旅途中他会在博客上发表旅行札记,所有札记中,谁能抢到三分之一的“沙发”,就可以为一颗小行星命名。
给星星命名?太不可思议了,我甩开鼠标站起来,没头没脑地在房间里转了几圈。抢“沙发”嘛,还好啦。
不过,“竞争”也是存在的。叶泉志旅行的20多天时间里,我和绍兴的王彬你追我赶。16篇旅行札记,我和他“包办”了所有的“沙发”。叶泉志最后宣布,我们俩,都会获得一颗星星的命名权。终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会想,如果身边有一个她,一起看星星,该有多好。转眼临近毕业,我在“88论坛”(浙大飘渺水云间论坛)的鹊桥版上发出一个帖子:“我是一个有着诗意情怀的工科男生,至上者为爱、自由和美,热爱天文、音乐和摄影。我想在某个夏夜的星空下陪你认自己的星座,看流星绚烂划过天际。”
我人生的另一半,伴着星星,飘然而至。
三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3》,开场有一个故事,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送给暗恋的对象一颗恒星,而且是匿名的。他给自己起草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来了,爱了,送她一颗星星,走了。”——我也想送我的她一颗星星。
她是浙大临床2011届的学生,就在那次“88”发帖之后,我们相约在华家池畔见了面。她很聪明,通常给她送礼物,往往不出三次,她就会猜出礼物是什么。但是这次,我一直瞒着,瞒着,瞒着,任何线索也不给。
好不容易憋到3月23日,那天是她的生日,我向她宣布:“要送你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礼物——一颗星星。”她睁大了眼睛,钻石还是水晶?我窃喜,终于逃过了她的第一反应。是远在天际的小行星,名字由你来定!
“能叫竺美珍星吗?”我料到她会这么问,但是不能,给小行星命名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国际小天体命名协会有言在先——小行星的名字,必须是事件、地点,或者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
2012年5月,我们报名参加了母校115周年校庆的集体婚礼。想到那颗没有被命名的小行星,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主意:起一个跟母校有关的名字。但是,是叫“浙江大学星”,还是“竺可桢星”呢?实在难以抉择。
而叶泉志给出的答复堪称完美——既然无法选择,那就两颗星吧,一颗叫“浙江大学星”、一颗叫“竺可桢星”。叶泉志在中山大学读的是气象专业,现在加拿大研究天文和气象,他说,竺可桢是他非常敬重的科学家。他这样说,让我觉得我们离得更近了,被同样的天文梦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2年9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小行星中心发布第80329号公告,浙江大学星和竺可桢星,已被确立。现在,如果你面朝西面的天空,“浙江大学”和“竺可桢”应该就在前方。
四
工作后,“80/900”成了古董,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口径150mm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最近一次看星星,是在今年的3月12日,听说可以在太阳下山之前看到泛星彗星,我把“牛反”卸成三块,背着足有50斤重的它们去了宝石山。
那天,城市的上空被厚厚的雾霾笼罩,彗星观测计划失败了。这时,有好奇的小朋友过来,在机器前探着小脑袋。既然人人都好奇,不如,就顺便做个“路边天文夜”吧。
记得有一年,我带着江南实验小学的小朋友在天荒坪看天,指星笔,在夜空中轻轻一挥,就是明亮的教鞭。好神奇啊,月亮原来是这样子的,土星像草帽一样……
前年月全食,我把望远镜搬到了公寓楼顶,楼道里有很多小朋友,我让他们排好队,一个个凑到望远镜前来看,你的星座在哪里,奥特曼的故乡在哪里,是我必讲的两个“知识点”。
每一次,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我脑中都会重现大三时在操场上观测“水星凌日”的场景。原来我的梦想也能感染到别人,也许,这些小家伙也会因为一次偶然看天,就埋下一粒天文梦的种子吧。
时光拨回到我的小时候,那时,天空还没有污染,漫天都是星星。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每到夏天,全家人就在四层阳台铺上凉席,摇着扇子乘凉。满天的繁星很漂亮,偶尔还可以见到流星划过。这样的柔软,一直盘踞在我的心里。
一群人,一起在天空下看星星。让心和星相遇,就是天文之梦赋予我的全部。
(口述:郑存怀 记录:通讯员 周炜 本报记者 陈宁)
笔记本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敢做梦的人不会质疑这句话。比如一个大学生,两颗小行星。你本不会想到这和梦想有什么关联。
而郑存怀每每抬头望向西面的天空时,都能清楚看到10年前的梦想。物理上的距离,有一点远,远在地球之外3.1亿公里和4.7亿公里,在那里有他命名的两颗小行星——浙江大学星和竺可桢星。心理上的距离,却非常近,大学时代萌动的天文梦绵延至今,像一条线,串起了他的少年和青年。
这只是“恰逢青春·相遇梦想”征集到的一个青年梦想样本——给小行星命名。跟着叙述人的回忆慢慢追溯,从筑梦、寻梦、追梦到圆梦,我们发现即便一件被定义为“不可能”、“太遥远”的事,只要以梦想的名义,以青年的朝气,就能让它也变得亲切而自然起来。
我们通过郑存怀的故事,试图探寻当代青年的个人成长价值,和梦想的实现路径。2013年,699万高校毕业生创下历史新高。试想每个青年都有一个梦想,去尝试之、实践之,社会前进之路就一定会留下他们的足迹。
星星索
浙江大学星属于主带小行星,绕太阳一周需要3.3地球年。目前(2013年5月21日)它正在狮子座运行,距离地球约3.1亿公里,亮度约21等。在冲日前后它的亮度在20等左右,可用大型望远镜观测到。浙江大学星下次冲日时间为2013年12月28日,距离地球2.8亿公里。
竺可桢星属于主带小行星,绕太阳一周需要3.6地球年。现在它正在双鱼座运行,距离地球约4.7亿公里,亮度约23等。在冲日前后它的亮度在21等左右,可用大型望远镜观测到。竺可桢星下次冲日时间为2014年3月10日,距离地球2.9亿公里。
(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