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学者数学家陈建功

发布时间:2013-06-04来源:青年时报


    今年是陈建功先生诞生120年华诞。
陈建功先生(1893—1971)是著名的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和华罗庚、苏步青一起被誉为中国当代三大数学家。
    

    
17岁到杭州 立志振兴中国数学
    
    1,2,3,4,5五数之中可以把6除尽的,就是1,2,3三数;将1,2,3三数相加起来,适等于6。又1,2,3……27二十七数中可以把28除尽的数……1,2,4,7,14……相加起来适等于28。像6和28一类的数叫作完全数。严密地定义起来,就是“有一正整数a,将可以把a除尽而较小的数相加起来,其和若等于a。名a曰完全数。”从这个定义,我们立刻知道1,2,3,4,5,7,8,9,10等数都不是完全数。
    
    
读者可试验试验看,496和8128乃是完全数。那么,符合什么规律的自然数,才是完全数呢?这是大数学家陈建功给中学生提供的一个悬念。那么,陈建功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绍兴府城里(今浙江省绍兴市)官办的慈善机关同仁局里,有一个忠厚老实的小职员,名叫陈心斋,娶妻鲁氏,生下七个儿女。长子取名建功,下面六个都是女孩子。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经塾师推荐,陈建功进了绍兴有名的蕺山书院,与历史学家范文澜、文学家许钦文等同学。
    
    
陈建功读书十分专心,放学回家,他喜欢爬到自己床上去看书,年幼的妹妹们有时走进来和他捣乱,他并不斥骂她们,却想出一个改善学习条件的办法,将床脚垫高,使妹妹们够不着,无法再翻乱他的书本。有一天他坐在高高的床铺上,双脚搁在床边的一张旧茶几上,看书入了神,无意中用脚摇动茶几,一不小心将茶几踢翻在地。祖母听见声音,走进房屋问他,陈建功竟连茶几倒地也不曾发觉。
    
    
1910年,陈建功17岁时考进了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杭师大前身),来到杭州。时值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呼声很高。他觉得无论科学和实业都需要以数学为基础,而中国古代的数学本有很高的成就,只是到了近代才衰落,这使他逐渐产生了要振兴中国的科学和实业首先要振兴中国的数学的想法。
    
    
留学回国 与苏步青携手合作
    
    
从1914年起三次留学日本,历时15年后,陈建功从海外归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争相延聘。论待遇,前面两所大学的月薪高,浙江大学低一些;论研究条件,北大和武大历史久,藏书多,条件比浙江大学优越。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都需要借助实验设备,而研究数学,专业书籍和杂志最为重要。故而数学系的图书馆,作用简直与物理系的实验室不相上下。藏书多少绝非一件小事。然而,陈建功却婉言谢绝了前面两所大学,决定赴浙大任教。
    
    
浙江大学校长邵斐子把陈建功请来,并委以系主任之职。直到三十年代前期,浙大只有五位正教授,除了一位土木系的外籍教授外,另外四位是数学系的陈建功和1931年归国的苏步青、土木系的吴复初,以及化工系的李寿恒。
    
    
一天陈建功去找校长邵斐子,告诉他日本东北帝大的中国留学生苏步青最近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他在回国之前与苏有过交往,知道这位青年数学家学问好、能力强,浙大应当请他来当教授。邵斐子听说苏步青是中国第二位留日理学博士,很乐意请他来壮大浙大数学系的阵营。陈建功接着说,苏步青的工资待遇应当和自己的一样,而且把苏步青请来后,自己不再当系主任,让苏步青来当。“行政工作我不大会做,我做学术工作好了。叫我开会讲话,我不行,苏先生能干,他做好。”邵斐子与这位数学家相处将近两年,知道他为人正直,不会作假,同意了他的要求。
    
    
微分几何专家苏步青来到浙江大学之后,与函数论专家陈建功密切合作,相得益彰。两位教授从1931年起,在高年级学生和助教中举办数学讨论班(seminar),那时称为“数学研究”。通过“数学研究”对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大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成为陈苏两位教授的一大工作特色。
    
    
陈苏两位教授用这种方法培养出大批数学家,逐渐形成了国内外广泛称道的陈苏学派,“陈苏学派”又被称为“浙大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蜚声中外,与当时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和意大利罗马学派三足鼎立于国际数学界。
    
    
“一定要把数学系办下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从杭州出发,不断西迁,历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辗转跋涉五千里,于1940年2月先后抵达贵州遵义、湄潭,并在两地分别建立起浙江大学工学院与浙江大学理学院,陈建功把家眷送往绍兴老家,自己只身随校西行,沿途日机轰炸,生活极端困苦,但他的数学研究与教学仍然弦歌不辍,他表示“决不留在沦陷区,一定要把数学系办下去,不使其中断”。
    
    
这场侵华战争,给陈建功带来了接二连三的灾祸,爱好音乐的陈教授,后来每逢听到播放日本音乐,总要吩咐孩子将收音机关上,也许是国家和家庭的苦难在他脑海中印象太深了吧。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生物家罗宗洛教授邀陈建功等人同去接收台湾大学,陈先生临行前对同事们说:“我们是临时去的。”第二年春天,他果然辞去了台大代理校长兼教务长的职务,仍然回浙大当他的教学教授,当时陈省身教授在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陈建功在那个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每月往来于上海、杭州两地。
    
    
从1942~1947年,陈建功发表了十篇学术论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就,是他获得了关于富里埃级数蔡查罗绝对可和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富里埃级数的收敛性与可和性问题,是富里埃级数研究中的最重要的问题,陈建功在20年代和40年代,先后在这两方面作出了基本的贡献,因而,西方国家教学史专家在介绍中国现代数学家时,往往首先举出陈建功教授。
    
    
他为杭大数学系 不遗余力
    
    
1952年院系调整,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部分并入复旦大学,陈建功、苏步青等教授都调至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特别器重他们,为之安排了较好的工作条件,从此浙江大学学风在复旦大学弘扬,年过花甲的陈建功的工作量仍然大得惊人,他常常同时指导三个年级的十多位研究生,还给大学生上基础课,而且科研成果和专著不断问世,为便于国人学习苏联,他又翻译了戈卢津的《单叶函数论的一些问题》和《复变函数的几何理论》,以及《复变函数论一30年来的苏联数学》。在他本人多年研究与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写成的专著《直交函数级数的和》,以及《实函数论》也相继出版。
    
    
1958年,浙江新建杭州大学,请陈建功担任副校长。杭州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行政工作极为繁忙,但陈建功依然不知疲倦地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还兼任复旦大学教授,同时在两校指导研究生。在他指导下,杭州大学数学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函数逼近论与三角级数论等方面的研究队伍也在迅速成长,古稀之年的陈建功还应上海科技出版社之约,将自己数十年在三角级数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国际上之最高成就,写成巨著《三角级数论》,1964年12月该书的上册出版。
    
    
1971年4月11日20时28分,一代学者陈建功教授与世长辞。
    
    
参考文献
    
    
1、程民德、陈建功[A>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精装·第3卷)
    
    
2、谢广田、陈翰香,一代学者——记数学家陈建功教授
    
    (20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