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课上“弹”出无弦琴

发布时间:2013-06-25来源:


    一双手在空中随意拨动手指,叮叮咚咚的“琴”声就会传到耳边——这是浙江大学光电系李文渊设计的无弦琴,“琴声”赢得了《微机系统设计与应用》任课老师的心,也让李文渊不用考试,直接拿到了这门课的高分。浙大光电系从2008年开始推行“优生免考”,对课程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同学,自主设计“作业题”,通过课外完成大作业的方式,实现课程考核。这门课,有一半同学参加了优生免考。
    
    
李文渊是在开学第一次的导论课上听说“优生免考”的。这门课学什么,目标是什么,怎么上课,怎么做实验……学生很关心的,当然还有怎么考试。这也是王晓萍教授这几年关心的问题:“考试怎么考,会影响到学生怎么学。很多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考出好成绩。这样的循环,助长的是功利性的学习方式,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王晓萍觉得,传统的考试,注重的知识点的考察,她希望新的考试方式能促使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用过,才能真正掌握。”
    
    
“免考,不等于免学。”王晓萍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几个学长们“优生免考”的大作业,一个傅里叶变换声音装置吸引了李文渊的注意,“听”到不同的声音,它会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李文渊从小喜欢音乐,吹过单簧管,这种技术派的艺术表达方式,让他跃跃欲试。“但是,只有在期中考试成绩靠前的同学,才能申请免考。”老师的这句话,让李文渊心里暗下决心,这不是一条轻松的捷径,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获得“优生免考”资格的同学,1-2人组队,走的是和传统考试完全不同的路线,也就是正规的科研项目设计的流程:项目申请、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具体软硬件设计与调试、总结和答辩。李文渊这个学习是第二次参加“优生免考”,上个学期,他和隔壁寝室的李畅达组了一个小队,把初中时玩过的电脑游戏“劲乐团”做成了一个单片机游戏。
    
    
这个学期,李文渊决定“玩”点更高级的。开题报告时,台下有这门课的任课老师、助教和实验室的老师共6人。他对“评委”们说,虽然“无弦琴”和上学期的“劲乐团”都涉及音乐,在软件上相通,但这次的挑战来自于更为复杂的硬件调试,将用到放大器的使用、和弦电路的设计和音乐芯片等应用。李文渊做足了准备,以前同学提交的报告被评委认为“难度系数太低”,而没有获得通过。
    
    
“从前学习和考试的关系,就是课堂上学习一些知识的‘砖块’,考场上继续考‘砖块’。而‘大作业’就是完成一个项目,我必须去考虑用什么样的‘砖’去造什么样的‘房子’,每个‘房间’又是怎样涉及。其实是项目设计、模块设计和知识点。”李文渊说,这样的过程让自己有了稳扎稳打的感觉。
    
    
去年5月,浙江大学启动了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今年5月进行的“综改试点”中期会评上,光电系“信息工程(光电)”专业综改试点获得总排名第一。“理论+实践+设计”的课程组合,“重基础、强实践”特色,给专家评委们留下鲜明印象。王晓萍老师说,考试的改变,让她看到了学生为知识而激动的状态。“这种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术和实现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