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来,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应届毕业生雷欣都在医院实习。每天上午8点不到,他就到达了浙二医院住院部,开始一天的例行查房。将要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的他,已经是一名签约大夫了。雷欣说,从两年前开始跟着临床导师实习,现在每天的查房工作他已经可以独立承担了。
2005年,浙大、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等10余高校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具有八年制医学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与传统的医学博士不同,八年制医学博士定位于全面的医学基础教育,学生本、硕、博一贯。目前,浙大的42名首届毕业生中,除1名学生即将出国外,另外41名都已经与各地的三甲医院签订了工作意向。
培养人文心和科学脑
浙大的八年制医学班又称巴德年医学班,实行的培养模式是“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模式。
考入巴德年医学班的学生并不直接进入医学专业学习。他们第一个4年的学习在浙大竺可桢学院。“在竺可桢学院,学校允许我们自选除医学专业外的任何专业。”雷欣说,一开始,学生们有很多疑问,觉得这有些浪费时间。担心来不及掌握需要的医学知识,对未来就业或科研产生影响。“所以,前四年虽然我们都按‘规定学分’修读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还是疑虑重重。”
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院士为学生们解惑:“对于‘4+4’的模式,你们不必怀疑。美国一些高校1911年就开始实行这种模式了。我国的协和医学院在1996年也实行了这一模式。”巴德年认为,对医学生要最大限度地提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训练机会,同时还要有一定艺术熏陶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我在协和做校长期间,曾经做过长期跟踪。发现八年制培养的学生有两个突出优势,一是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沟通能力,有非常好的表达和外语交流能力;二是他们有非常好的意志和发展潜力。”
在学习过程中,巴德年的总结慢慢被学生们接受了。
朱丽娴的第一个4年选择的是生物专业,进入医学院确认医学专业方向时,她选择了普外科。“生物专业更多地是做试验,而普外科则以临床为主。”朱丽娴说,本来不确定自己读这个生物专业有什么用,直到被专业导师选入基因组开始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后,她才知道,正是由于自己生物专业的背景,才被导师“相中”承担基因组生物信息部分的研究工作。
“要把八年制的医学生前4年放入竺可桢学院里完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选拔出真正有坚定学医意志的学生,所以我们允许‘逃兵’。”浙大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教授夏强说,通过四年的本科培养后,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可能更适合所学的专业,就可以申请退出巴德年医学班。“当然,也是因为竺可桢学院采用了末位淘汰的方法,保证了学生的质量,所以巴德年班首届招收的60名学生,4年后,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是42名。”
学会用整体的眼光分析人
完成了第一个4年的学习后,向往已久的医学院大门真正为这批准医科生打开了。接踵而至的是无休止的忙碌。“有时为了完成一项训练,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睡眠时间从一天7个小时压缩到3个小时。”巴德年医学班2007级学生周静怡说,“两年时间,我们用‘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读完了所有医学专业知识,所以比起不是八年制的医学生们,我们并不吃亏。”
学生说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指的就是模块化课程和辅助教学模式(PBL)。“我们要培养的医学生应该是一个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夏强说。
在第二个4年的前两年,巴德年医学班借鉴了美国UCLA的课程设置,按照医学、公共卫生、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8个模块化课程学习。比如心血管模块课程中,包含了从病理、生理到鉴别诊断等一系列心血管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一个模块中能一以贯之地掌握心血管系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所有知识。浙大医学院教师刘有恃解释说:“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课程更加紧密连贯,大大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尽早地接触到临床思维。”
这是一堂普通的PBL课,题目是《当你遇到了一起车祸》,是首届巴德年医学班毕业生阮迪在“医学基础”知识板块下,遇到的第一个讨论题。“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讲了一个车祸案例,让大家分析,可我们连检查数据偏高还是偏低都不知道。问题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使我们一个劲地想着怎么通过听课和自我学习去解决问题。当一个个难题被我们攻破的时候,成就感非常大。”阮迪说,两年的时间里,她一共接触了52个经典案例,读了不计其数的医学文献。
临床医生的“最后一公里”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走上医生岗位前“荷枪实弹”的训练环节,被称为从医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浙大八年制医学班学生在两年临床期间,第一年需要到医院每一个科室进行通科轮转实习,后一年是专科实习,也就是确定最后的临床医学方向的实习。
在实战期间,学校和医院对实习生的考察也无处不在。医学部专门制作了35万字的教学手册,仅考核手册就分实习生版和教师版。雷欣手上的一本考核手册就是专门针对他的实习科目而制定的,上面详细列出了内科病种名称,要求实习生按照病人情况填入,同时列出了内科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操作,比如胸腔穿刺要求在实习期间操作达到3次以上,而每一次都要求有教师的签名。“这本手册可是我们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啊。”
占小莉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作为八年制医学生的带班医生之一,5月起,她的第三批八年制医学生就来报到了。“记录病人病史是一名合格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我们这些八年制的医学生,第一次记录的病史就能和我们普通的住院医生没有什么差别,这让我很震惊。”占小莉说,记得有一个叫王夏蔚的学生,我让她在一次科室小会上试着汇报一下病史,“她的表现让其他医生都偷偷地问我,‘这是不是你们科新轮转过来的医生啊?’”
临近毕业离校,学院为八年制首届毕业生安排了毕业庆祝会,巴德年出现在毕业庆祝会上。他说在参加毕业庆祝会的前一天晚上他作的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机场迎接一位从斯德哥尔摩回来的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在毕业典礼前一天做这个梦,也算是吉利。到那一天,也许我已经不在了,不管我在不在,我都希望有这么一天,你们能够实现我的这个梦。”
(201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