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刚刚结束期末考试,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就带着我们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8个同学登上了开往龙泉市岩樟乡的大巴车。我们的任务很明确——为龙泉市最偏远的岩樟乡的最北部的柳山头村的古树名木登记“户口”。
于老师是我们学院的生态学教授,还是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前不久,他见到了岩樟乡的叶伟平乡长,叶乡长正在为柳山头村怎么发展生态经济尤其是生态旅游犯愁,见了于老师后,十分期望对这一地区十分熟悉的于老师能为柳山头村做个项目,为乡村旅游盘点盘点家底。
所以,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帮助于老师召募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完成这项为古树建“户口”的工作。我们8个人,就这么招入他的旗下,成了他的“兵”。
说到建“户口”,操作过程没有太复杂的技术,用皮尺、卷尺、测高望远镜和树木生长锥就可以了。但爬山作业,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龙泉北部都是大山,柳山头村在半山腰上,海拔800多米,车子要走四十分钟的盘山公路。柳山头村是龙泉市闻名的生态村,全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村庄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祠堂旁边、小山岗上到处是参天古树,我们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把它们一一编号,标出它们的学名,测“身高”,量“胸围”,还有,估计年龄。
同学们分别住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了工作,没想到,领着我们干活的,是个“小朋友”——他才上初中二年级,名叫廖仁涛,小名涛涛。涛涛很厉害,爬山涉水的本事之外,有些我们只在书本上认识的植物,他也能叫出名字来,这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也有些佩服。所以,这几天都是他“指挥”我们分片“围剿”古树。而于老师让我们更加佩服。对于每一种植物,他总能用简单明了而极具特点的词语给出最准确的描述。
第一个半天,同学们几乎重新上了一堂实地植物认知课,虽然出发前已经对这一地带的植物有了初步认识,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南方红豆杉,还有榧树、柳杉、苦槠、甜槠、枫香、蓝果树、紫玉兰、柘树、杉木……同学们都能辨识。发现不能立刻确定的物种,大家就会采取一些茎或叶的标本,请教老师,再对着浙江植物志检索核查。
在确定了所有的物种后,同学们开始对植物株高、胸径和树龄进行测量和标记,为以后植物的挂牌作准备。在生态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训练这时起了作用,操起测高望远镜、皮尺和年轮锥,同学们得心应手,工作得很顺利。不过,年轮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回校之后再细细分析,几百上千的年轮,没有特殊的仪器,真是数不清。
过不了多久,去龙泉乡村生态旅游的人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劳动成果——挂在这些古树的“身份牌”了。
(作者系浙江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