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浙大软件学院青年教师兰州暑期社会实践队实地领略了兰州的西部风情,而兰州也接受到了一份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很有含金量的“礼物”——《兰州智慧旅游调研报告》与《兰州智慧环保调研报告》。更值得惊喜的是,此次社会实践直接促成了一次良性合作:7月31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在兰实践汇报会暨合作意向签订仪式举行。市环保局、兰州互联网新闻中心与浙大软件学院分别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针对兰州的旅游及治污工作,在兰州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环保方面展开合作。
这次合作,本身也具备良好的基础,这在许多队员的实践日记和他们对兰州的美好印象中得到了印证。“对于兰州,好像很熟悉,因为父亲1958年至1972年在兰州工作了14年,以前从他的回忆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是遥远、荒凉、贫穷。这次因为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又与兰州联系在了一起。兰州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有很多特色的东西。而根据这些特质,我们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选定‘智慧旅游’和‘智慧环保’,也希望与兰州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旅游战略和环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一个深度的结合……”翻开实践队的实践日记,这篇由指导老师、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干红华于7月23日写下的日记,让我们对这个实践小分队对兰州的第一印象以及来兰的目的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大多是第一次来兰州,但却因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兰州新区、兰州大气污染防治等关键词,对兰州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了这次兰州之行;也正是因为这次兰州之行,为发展中的兰州和浙大,共同开创了一种地校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这次合作,更是知识、智慧与渴求发展的完美结合。在浙大软件学院的《兰州智慧旅游调研报告》中,智慧自驾游和智慧景区建设是他们给予兰州旅游发展最中肯的建设。“线上线下结合”、“智能汽车改造”、“旅途社交”、“智能信息检索”、“个性化推介”、“在线安全监控”、“信誉积分体系”等经过精心设计的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青城古镇为模本的智慧景区建设相关建议更是将数字化与现代旅游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兰州的发展需要智库的作用,相信未来双方的合作前景会更广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丽宁说。
这次合作,是一项实践活动的结束,更是一个个重要课题的开始。合作意向书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信息共享、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为兰州量身定做的智慧旅游和智慧环保方案,既丰富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发展战略和兰州治污工作的内容,更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向高速和前沿化发展。“学术研究转化为科技成果,直接作用于‘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等重大项目建设中,这种学术与实践的相互渗透是良性的,也是可持续的,未来双方的合作课题会越来越多。”兰州互联网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信随着兰州的发展,这样的合作机会会越来越多,不仅能够使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接地气”,也会使兰州在这样的互动合作中受益匪浅。
(兰州日报 记者李晓霞 2013-08-01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