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竺可桢学院新生选拔首次增加体能测试

发布时间:2013-08-14来源:青年时报


    今明两天,浙大竺可桢学院进行新生选拔考试。与往年不同,今年除了笔试与面试外,首次增加体能测试,而且体能测试的成绩将成为能否进入竺可桢学院的重要标准。早在高考前夕,浙大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在出席学军中学高三毕业典礼时,曾“温馨”提示过学生:在高考后加紧锻炼,争取“跑步”进入浙大竺可桢学院。
    
    
昨天,记者随机询问了要参加浙大竺可 桢学院新生选拔考试的学生,发现无论是有意识在锻炼的学生也好,还是一直没锻炼的学生也罢,对新增的体能测试都是信心满满。相比学生的自信,高中体育老师却表示担忧,尤其是耐力类的长跑。
    
    
245名新生 将参加浙大竺可桢学院选拔
    
    
今天上午9点起,浙大紫金港校区将会聚集245位高考“资优生”,统一进行为期两天的浙大竺可桢学院的新生选拔考试。考试主要分三个项目:笔试、体能测试和面试。
    
    
笔试是综合卷,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第二天的面试会把学生分成两拨,报考混合班和人文社科班的学生(暂时不分专业),会混在一起面试,而报考求是科学班的学生按照专业单独面试。
    
    
“求是科学班的学生,在面试时更侧重于报考专业。”浙大竺可桢学院的一位老师举例说,比如报考计算机科学班的学生,负责面试的4位老师中,可能会有一位数学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面试提问一些计算机或者数学方面的问题。
    
    
体能测试是今年新增的一个测试项目,由于连续的高温天气,体能测试被安排在傍晚6点。测试主要包含6个项目,分别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握力、肺活量、身高和体重。
    
    
据悉,今年报考浙大的新生中,原本有300人左右有报考竺可桢学院的资格,但有5%左右的学生放弃参加竺可桢学院的选拔考试,“学生放弃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喜欢建筑专业而放弃了竺可桢学院,但被体能测试‘吓退’的倒没有。当然,也有些学生是害怕‘吃苦’而放弃了。”
    
    
学习成绩好不等于体能好
    
    
能有资格进入竺可桢学院选拔测试的学生,文化课成绩都是顶呱呱的。“文化课成绩与体育课成绩不成正比,但也没有成落差反比。与同届的其他学生比,基本上差不多。”浙江大学公共体育艺术部主任吴叶海说,一年前,浙大通过全省选拨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立了启真班。当时挑选学生时,也与今年竺可桢学院选拨一样,体育成绩占了一定份额。“195名学生,1人达到优秀水平,合格率73%左右。这个数据,与往年新生入学时的体育测试平均成绩差不多。也与往年竺可桢学院新生入校测试的成绩差不多。”
    
    
这个看似平均的成绩,实际上却低于了浙大2009年在校生测出来的体测合格率平均值76.5%。为此,吴叶海说,启真班的学生入校一年来,学校对他们体育课程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一周的体育课,既有技术课程也有体能课程。从目前来看,成效蛮明显的,开学后的测试数据就是最好的反映。
    
    
浙江大学是我省少数严格执行教育部体育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规定的院校之一。吴叶海说,每年总有二三十名学生会因此无法按时毕业。为了拿到毕业证书,他们会在新学期开学时“回炉”,为了体测达标进行培训。不少尚未毕业的学生,看到学长们的“苦样”,当体测不达标时,就主动加入到学校举办的身体素质提高课中,期望能够顺利毕业
    
    
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竺可桢学院副院长陆国栋说,浙大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只会读书的人。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