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国皮克斯公司首次发行电影《玩具总动员》。男主角安迪没有兄弟姐妹,陪他长大的是一堆玩具。
真实世界里,1995年出生的中国孩子,大多数跟安迪一样。根据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的调查,去年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已达43%,而2013年约有295万名独生子女进入高校,2013级新生独生子女比例会更高。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数量,使他们被称为“史上最独”的一代新生。
这批孩子今年18岁。他们刚经历了人生第一场严酷的考验:高考。这几天,他们开始陆续踏进高校校园。不管愿不愿意、能不能承担,他们要开始独自面对。
本周,记者走进浙江大学新生的寝室,跟这群95后分享他们随身带来上大学的各种小物品——
不少男生,随身带洗面奶、防晒霜,他们并不介意这曾是女生的专用,更相信男生也要保养;有学生从老家带来一大桶醋,他对食物的口味很有讲究,光糊口填饱肚子已经不能满足;有个男孩,带花苗来学校栽培,他选择学生物,因为他热爱大自然;很多孩子,都带着一摞考语言的书籍来学校,大学还没开始,他们就想好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未来路;还有同学,带着运动装备报到,锻炼体魄成为他们新人生的主题词……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高大威猛的生物男
行囊里有十株花苗
花诗鉴,浙大2013级生物科学环境资源大类新生,辽宁大连人
到浙大来上大学,除了两大箱子行李,大连男孩花诗鉴随身挎包的一个兜里,还有个精心打理的小包裹。
里头有10株瓶子草(一种植物)的花苗,每株大概有十多厘米高。这些细胳膊细腿,已经抽出叶子的青苗,和人高马大、古铜皮肤的花诗鉴,形成很有喜感的比对。
8月18日,他们一起从大连飞了2000多公里,来到浙大“新据点”。
花诗鉴带记者走到寝室的阳台。
好一个生物男!
靠墙的泡沫盒里,五、六盆瓶子草已经抖擞地立在营养土里,夕阳红或者浅草绿的叶子,一点点探出脑袋。所有盆子底下都有一个托盘,里头始终放着水,这是花诗鉴给瓶子草做的人工湿地。
“这是种食虫草,来自北美,特别能耐极端温度,-25℃~40℃,都可以生存。”花诗鉴穿着一件宽大透气的麻布上衣,“听说杭州很热,大连才20几度,我以前一直养茅膏草,但那是高原植物,怕高温,所以我就带了耐热的瓶子草过来种。”花诗鉴说,来杭州前,他已经栽培了这些瓶子草大半年。
从高中开始,姓花的花诗鉴,就是他们班的“班花儿”——专门为班级打理十多盆花花草草。
他在同学老师中,有一个系列的绰号:“同学叫我小花、老花,老师一直叫我花花。”
花诗鉴从小受在南海工作的工程师父亲影响,非常迷恋大自然。今年到杭州上学,他专门背来一只17公斤重的双肩包,里头有一只佳能单反,一个长镜头,一个广角镜头,一个闪光灯,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背包里层,放着一本16开、几百页厚的彩色版《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透露了这只背包的目的——鸟类摄影。
去年冬天,确定获得保送浙大资格后,花诗鉴开始向朋友学习鸟类摄影。刚到紫金港一周不到,花诗鉴已经在校区里转过好几圈,拍了不少鸟。他拿起相机,回放图片的转盘一转,小溪边觅食的朱颈斑鸠、像野鸭子似的在湖里悠游的小??(pì tī),桀骜地立在青草地上的白鹡鸰(jí líng)……图像显示框里头,一群鸟要飞出来!(本报记者 章咪佳/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摄)
爱钢笔的山西小哥
背来5斤老陈醋
李曦熹,浙大2013级生物工程方向新生,山西人
浙大开学的第二天,下午三点,记者敲开李曦熹的寝室门,往里一看,4名男生,两个聚精会神对着电脑,一个悠哉地磕瓜子,剩下那个趴在书桌前的瘦高个就是李曦熹。他正小心翼翼捏着一支钢笔芯,往里面灌墨水。
除了手上捏着的钢笔,李曦熹的桌上还并排摆着两支钢笔,和书架上摆着的三瓶墨水遥相呼应。
钢笔的主人解释:“三支笔可以灌三种颜色的墨水,写笔记、作记号比较方便。”
李曦熹和钢笔结缘,是在小学三年级。
故事的开头有点俗套——老师要求用钢笔写作业;故事的过程么,就不是曲折能形容了——第一支钢笔在手上待了5分钟,就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歪了笔尖。当时9岁的李曦熹怕被老爸老妈教训,又怕浪费,一直没舍得丢这支歪嘴钢笔,将就用了好几个月,等写出来的字实在不像样了,才换新的。
“后来我发现钢笔的笔尖,其实可以单独更换的。”这个爱动脑动手的男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但凡是用顺手的钢笔,他都会尝试更换笔尖,延长它们的生命。
从那时到现在,10年里,李曦熹也用过圆珠笔、水笔和中性笔。考试时,担心钢笔不出水等意外状况,他会用水笔和中性笔。但平时最喜欢的还是钢笔。“用钢笔很环保啊,我用过一阵水笔,墨水用完,一支笔就报废了,笔芯一捆捆地扔,很浪费。”
来杭州之前,他还特意跑去文具店,买了好几支钢笔,送给最要好的高中同学,作临别礼物。“就是这款!”他拿起桌上一支钢笔秀给记者看,“这是我用的最顺手的钢笔。同学和我一样,都很喜欢,收到这份礼物他们挺开心的。”
这个男孩不喜欢其他笔的另一原因是:写起来有点浮,手感不好。李曦熹强调,他挑钢笔,不看品牌凭手感。
讲究生活小细节的95后不只是对笔要求有“手感”,还对吃很挑剔。
报到前一天,他硬是把5斤陕西老陈醋塞进了行李箱。不过到现在还没打开用过,捧着那桶老陈醋,李曦熹很心急地说,到现在还没找到适合的小瓶子装它们,方便自己随身携带。(本报记者 沈蒙和/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摄)
迷谢耳朵的学霸女生
刚入学就筹划去美国读研
王艺皓,浙大2013级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新生,河南人
床边挂着个红白蓝大手袋,上面点缀了几十个铆钉,拼出美国国旗的图案。
书桌两侧贴着两张巴掌大的黑白明星照片,左边的是奥黛丽·赫本,右边的是费雯丽。
桌上横七竖八搁着两只手机,其中一只闪了闪,看到“谢耳朵”正在手机桌面上卖萌。又是个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粉丝!
上述小玩意儿的主人叫王艺皓。在寝室和她打照面时,小姑娘正窝在上铺,戴着耳机,对着电脑网上选课。
听了记者的采访意图,王艺皓落落大方地说:“你随便参观,就是东西乱了点,呵呵。”三位室友也跟着偷笑,然后看书的看书,晾衣服的晾衣服,上网的上网,超淡定。让记者不禁想起时下最流行的称呼——“女汉子”。
虽然王艺皓地盘上的小玩意儿让人看花眼,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书架上那一排英语书,少说也有十二三本,据说全是这姑娘吭哧吭哧从老家背来的,看到记者对这些英语书感兴趣,王艺皓也来了劲,噌噌噌爬下床,一一介绍起来:《英文字根字典》,是高中时网购的,为了应付高考。《六级词汇记忆法》,是前两天从学姐那里买来的二手书,想趁早搞定四六级。《TOEFL语法精要》,是高中同学用过的,这位同学已经考了SAT,前几天去美国上大学了,临走时把书送给王艺皓做纪念。
“你同学去了哪所美国大学?”记者问。“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是罗切斯特大学。”王艺皓刚回答完,一位来自广州的室友喊了句:“哇!你同学在罗切斯特大学?什么专业?我高中室友也刚去那儿。”
这个世界可真小。
但王艺皓不这么认为:“那是因为现在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太多了。高考前,我有十几个同学收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
王艺皓在高中时,也曾确定了去美国读大学的目标,想出去看看,多学点。后来好朋友去美国前送她一本《TOEFL语法精要》,竟有点前赴后继的意思。
不过,后来因为爸妈担心她年纪小,独自待在美国不太放心,全家开了一次会,让王艺皓放缓留学计划。
现在,王艺皓的大学规划很明确,在浙大完成本科学业,再去美国读研究生:“这些书大一就要看起来了。”
这个在同学眼中被视为“学霸”的姑娘,刚跨进大学校门就开始担心自己起步晚了,因为室友已经在预备10月的托福考试了。(本报记者 沈蒙和 文/摄)
白白净净的工科男
报到第一天抽空游泳一千米
励天启,浙大2013级工科试验班大类新生,宁波象山人
工科男励天启的行囊里,有一个黑色小包,占的空间不大。里头有他的两套运动装备:泳镜、泳帽、泳裤;一副红双喜牌乒乓球横拍。
今年高考结束后,励天启去了趟厦门。之后,没心没肺地旅游,省心省力地宅生活,都不再吸引他,虽然他也从高考的泥淖中摸爬滚打出来,虽然他也多年不曾体会玩乐至极。
他的生活,开始像斑马纹一样有规律:坚持两项运动,交替进行锻炼——一天游泳1.5小时,一天挥拍跟搭档打一场乒乓球。为此,他专门挑了更专业的泳镜,还买了一副拍面弹性更足,木柄质地更好的球拍子。
本科四年,要风生水起了。
8月18日,2013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别的同学还在寝室空调下整理行囊时,励天启打了个时间差,直接奔到学校体育馆的露天游泳池,游了个1000米。
“你这破冰(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也太迅猛了吧?”记者吃惊。
“嘿嘿,我今年春天曾来浙大紫金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顺便在学校逛了一圈。”励天启这一圈,花红柳绿没上心,专程去摸了下学校体育馆的位置。
等到秋季,小男生一进浙江大学,就直奔主题去了。
“我们这代人,高中生活关键词比较单一,横竖围着‘课业’转。”励天启说,“虽然也不反感学习,但是觉得太单调,不够健康。其实我们对很多事情很好奇,很享受了解、征服未知的成就感。”
励天启桌上放着一个三阶魔方,小时候,看见别人两手翻飞就能复原六面魔方,励天启就来试试。“我发现随便转,顶多能还原一面。”于是励天启从初中开始,每时每刻不离身地带着一个三阶魔方,空了就研究公式、技法,从能完全复原魔方,到可以快速复原。
“可惜高一一进学校不久,我在教室里转魔方,结果被老师收走了。”直到高中毕业,励天启再没拿回这个魔方,也没能再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励天启现场复原了一次魔方给记者看,两分多钟,不算快。“三年没有研究了,我现在脑子里只有最基本的公式,所以转速慢很多。”
“嘿嘿,一读大学,就活开了。”励天启说,“接下去四年,运动会成为我生活的常态。”白白净净的男生,说到这个力量感十足的计划,眼睛在放光,“出汗的时候,那种轻松、快乐的多巴胺(人大脑内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因子,是学习再好都刺激不出来的。”(本报记者 章咪佳/文 本报记者 董旭明/摄)
(201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