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没想到?”面对创意,我们总有这样的反应。可是,创意的诞生,偏偏就在于念想捕捉加坚定行动的瞬间 。
今年,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的一帮学生,拿下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设计概念领域的7项至尊奖(Best of Best)和9项红点奖。
与之角逐的,是来自56个国家的4394件作品。其中,有出自工业设计大亨飞利浦和诺基亚公司之手。
这是2006年参赛至今,浙大拿奖最“疯狂”的一次。红点奖,是世界三大设计奖之一。而至尊奖,则是优中之优的作品,只有1%的获奖率。
10月25日,浙大的获奖学生将赴新加坡参加颁奖典礼。
大二学生拿了2项至尊奖
“Luggage Sitter”(行李保姆),是7项至尊奖中最“年轻”的作品。她的创意者是浙大工业设计系大三学生陆南楠,不过,设计此作品时,她才大二。
家住宁波的她,常独自拉着行李回家。“上洗手间、买瓶水,都十分不便,得拖着行李走。”她说。
能不能设计一样东西,可以帮忙“照看”行李?如果设置一个公共区域,可安置拉杆箱,似乎不太现实。那么,在拉杆箱自身上做文章?
“只要改良拉杆箱的手把就行。”南楠介绍。手把中隐藏着软管钢丝,用时,按动手把柄上的按钮,它就会弹出。这根软管就如自行车保险锁,只要将它绕到任何一个物体上即可。接着,再设置手把柄侧的密码。
这次,南楠破了浙大的纪录。“她还拿了另一个至尊奖,还有一项红点奖。我大二拿奖时,才拿了一项至尊奖。”本次大赛的带队老师、浙大国际设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邱懿武笑说。
扫地时,碰到死角暗处,怎么办?至尊奖作品“Lighting-Up”(闪光扫帚)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实,原理很简单。”邱懿武说。在扫帚杆中安装电线,扫帚头处的那块塑料底部装一块Led灯,扫帚头的材质得是透光的。这样,只要按下手把处的按钮,就亮灯了。
红点设计概念类中,还有一个通讯单元。往年,这个单元的至尊奖都被诺基亚包揽。今年,被浙大抱走。
获奖作品叫“Messizon”,是款概念新型手机。切入键盘界面时,手机屏幕会自动凸起。打字,就有触感了。“作品的名字,其实是设计同学的英文名。他说,以后大家叫它Messizon(手机名),就如我们叫诺基亚。”邱懿武说。
9项“红点奖”中,也有不少与生活贴近的作品。
比如,“NEXT”(下一站)。每一地铁站内,都有一块电子屏,可实时显示地铁各个车厢的拥挤程度。对照显示屏,等待的乘客可以前往空闲车厢对应处等候。
比如,“Water-intimated Floor-marks”(水迹显示地膜)。地上有水时,不需再立一块黄色三角的提醒牌,只需在地砖上,贴一层特殊的膜。一旦膜表面达到一定湿度,膜上就会显示出“小心地滑”的橙色警示图语。
比如,“Anti-scald Straw”(防烫吸管)。这种特殊的吸管,会自主识别饮料温度。一旦杯内的饮料温度过高,吸管底部的热敏环就会迅速向内膨胀,从而堵住吸管。这样,饮料就没法往上吸。
68件作品,只有7件投产
2006年至今,浙大共有68件作品获红点概念设计大奖(包括至尊奖)。可是,“投入生产的却仅10%。”邱懿武说。
为什么?“一件不错的设计产品,在企业眼中,不一定是件不错的商品。”他坦言。之前,浙大有一项淋浴头的至尊奖作品,邱懿武看好它的市场前景。可意外的是,他将产品模型带到淋浴头企业集中的温州,竟无一家愿意投产。
“他们成本核算后,发现研发投产费用不低,要四五十万元。可是,对新事物,市场接不接受?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他们无法预判,觉得有风险。于是,就干脆不尝试了。”邱懿武说。
那么,被企业相中的7项获奖设计,又是什么样的?
比如,“Natural Breath”(会呼吸的窗户),已被美国一家企业相中处于产品研发中。“设计的同学去美国哈佛读书后,企业找到了他,希望投产。”邱懿武介绍。
这扇窗户,如何呼吸呢?窗框里安置的无叶风扇,会将室外新鲜空气“吸”入室内。这样,即便是“死”窗户,室内照样可感到阵阵清风。
也许,今后与企业合作,是条出路。今年年初,邱懿武自己创业,开了家科技创意设计公司——杭州云造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与浙大的学生合作,现在,已有不少学生作品上市。
(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