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水经注》研究的集大成者。90岁高龄,仍在带硕士研究生。
是他,将杭州推进了中国古都之列。一次在巴西的英文演讲,为杭州带来一拨拨的国外友人。
昨天,他拿到了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的证书。面对满座学子,他却文人风骨地说,“对于各位的到来,我铭感腑内。对于我自己,却是无地自容。”
他就是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陈桥驿。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目前他正在书写自己的回忆录,不日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身名门,自学成才
陈桥驿,颤巍巍地走向领奖台。他戴着一顶蓝色织帽,穿了一件黑色棉衣,还裹着一块红格子围巾。可当拿起话筒的那刻,他却突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我读书、教书、写书,都不行。”90岁的老先生,讲着绍兴口音的普通话。原以为,这只是他礼貌性的自谦。可他站在台上15分钟,一脸的认真劲,并没有一丝玩笑。
“老先生真的非常自谦。可在我们旁人看来,他的成就,却是无出其右啊!”陈桥驿的1994届硕士生范今朝笑说。
“读书。古籍有15万,残存的有13万,但我看过的实在太少太少。”他说。生逢乱世,陈桥驿只上过3个月的大学。
但是,未上完大学,并不影响他的才气与学识。1923年,他出身于绍兴名门。祖父是清末举人,中举后便遇上废除科举的辛亥革命,只得退而“独善其身”, 孙伏园、陈建功都是他的学生。
中学时代,他就已读中华版《辞海》和商务版《标准英汉辞典》。当时,他还翻译了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本英文著作《纳氏文法》第四册。
“现在,我家里还有一本世界上最重的英文字典,有15斤。”他说。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凭借过人英文功底,向日本、巴西和美国等多国传播了中国历史地理。
而令他蜚声中外的《水经注》研究,他更是靠着个人的执着,自学成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古今中外研究此书者极多。《水经注》内容庞杂,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郦学”)。
从教至今,桃李满园
“教书。我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但是,我教得不好。我教书生涯里,出现过学生教我的事,你说我教得好不好?”陈桥驿认真地问道。他至今还记得,有位学生教过他一个超长的英文单词。
可事实是,19岁之时,陈桥驿就被聘为绍兴柯桥阮社小学校长。1945年,投笔从戎参加“青年远征军”之时,他还任过所在部队的英语教官。
25岁之时,他已是新昌中学教学主任。当时,新昌中学的教师人才济济,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教育家张梦旦等人都任教于此。
1954年,他受聘于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后定名为杭州大学,1998年后合并入浙江大学)地理系。
1998年,他被聘为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至今,他还在带硕士研究生,每年一人。能成为陈老师的学生,学其毕生所学,是何等有幸。
“郦学泰斗”,著书77本
“2008年,有人大代表提出,高校花了不少科研经费、立了很多项目,但是学术成就,95%是垃圾。”陈桥驿说。
对此,他马上写文章表示“认同”。“我自己写的书很多,但垃圾也很多。”昨天,他这么“批”自己。
可事实,他在新昌中学任教的6年里,对《水经注》的研究就已成果斐然:《淮河流域》、《黄河》、《祖国的河流》3部专著相继出版。
《祖国的河流》一书,4年内竟再版9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畅销的地理书。陈桥驿,因此而出名。
1985年,陈桥驿首部“郦学”专著《水经注研究》出版。1990年,他的《水经注疏》出版。
对此,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称:“此书问世,实为郦学史上一巨大里程碑。过去治郦学必置备七八种乃至十余种版本,今后有此一本即可尽束刊于高阁,而所得反有过之。如此好书,百年难得有几种。”
陈桥驿将毕生奉献给《水经注》。他被同侪与后辈,尊称为“郦学泰斗”。2012年10月,他的《水经注校证》,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至今,陈桥驿已出版77本著作。
杭州入古都,他是功臣
在杭州生活59年的陈桥驿,可谓是杭州文化的功臣。是他,将杭州推为中国古都之一。
1983年,受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之邀,编写《中国五大古都》。当时,台湾已有关于五大古都的著作。
五大古都,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和开封。前四座古都,是在1949年前认定的,开封,则是1949年后认定的。
对此邀请,陈桥驿只有一个要求:“把杭州纳入古都的介绍。”他将杭州“够格”的理由,写入书中。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而钱塘县,就是会稽郡下的一个县。这是杭州最早见于历史的记载。
907年,吴越王钱镠建都杭州。他功不可没,在位期间,使杭州成为东南繁华大都会。杭州的佛教艺术遗传,大多是吴越国流传下来的。
1131年,杭州升为“临安府”,成为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于临安(杭州)。这138年里,杭州成为南宋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情不自禁地赞叹杭州“世界最名贵富丽之都”。
在南宋,杭州宏伟的城市布局和优美的湖山美景,比前代更胜一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也从此开始流传。
于是,1983年,陈桥驿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出版了。
其实,早在1年前,陈桥驿在巴西开一个国际地理学术会议时,用英文作了一篇题为“一千年来杭州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演讲。当时,“与会者兴趣浓厚,提出了许多问题。”
这篇演讲,在全球传播了杭州与西湖文化。“此后的一、两年里,我在杭州接待了好几批参加过巴西会议的学者。”陈桥驿说。
敢说真话,一生为公
昨天,“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颁给90岁的陈桥驿。这是自2004年设奖以来的第四届。
“被评上的,都是研究成果和影响力上独一无二的人,被大家公认的。”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建春说。不过,以往,“被评上的,基本是院士。”
那么,陈桥驿的卓越成就,究竟是什么?他在历史地理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都有卓著成就。
“《水经注》,是他持续一生的研究,也是他最大的成就。日本港台学者,也都非常认可。可以说,他是《水经注》的集大成者。”范今朝说。
“对宁绍平原历史演变的研究,是他早期成名的成果。他对于宁绍平原的环境变化、水系变化,都颇有成就。后来,形成了吴越文化论丛。”范今朝补充。
此外,“杭州最早的旅游著作,也是他写的。”徐建春说,“可以说,前无古人,恐怕也会后无来者了。”
其实,陈桥驿原是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只有4位这样的高校教授。”徐建春说,“他敢说话,敢说真话。”
“如果他有一丝一己之心的话,他早已仕途腾达了。”可是,陈桥驿却一直为公。直至今日,还在带着硕士研究生。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