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祖籍宁波镇海,生前曾多次回到这里,对故乡的教育、医疗及文化事业等有过很多的关注。无论是矗立在宁波大学西校区的逸夫图书馆、逸夫艺术楼,还是位于宁波五乡镇上的逸夫中学,以及位于宁波解放南路的逸夫剧院、位于杭州的邵逸夫医院等,都由邵逸夫出资建造。邵逸夫的故居,位于宁波镇海区的一个小镇上,18岁那年,他曾在那儿住过一周,81岁那年,他又一次回到故居,寻回“失散”已久的亲人。昨天,记者联系到了一些曾与邵逸夫有过“渊源”的人,听他们讲述与他有关的事与物……
在浙江,要论谁跟邵逸夫的情谊最深,除了邵氏家族的子孙后辈外,或许没有人能与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相比了。
用张浚生的话说,那是他近30年友情的老朋友了,邵逸夫也是一位比他大30岁的忘年交。回内地旅游时,他会像孩子一样向张浚生“撒娇”:“张先生,你不是说陪我游么,怎么半路又走了?”得知张浚生到浙大工作时,会从与教育部合作的项目中“抢”一幢逸夫艺术中心楼给他作“嫁妆”。
如此深厚的交情,缘于1985年起,张浚生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
刚到香港时,张浚生分管新闻、文化等方面的工作。邵逸夫的产业与之对口,便成为了张浚生任职后拜访的第一位香港名人。“更何况他也是我们浙江的前辈。”他说。
最后见到邵先生,张浚生说,是2007年的事情。当时,香港回归十周年,浙江一家电视台要拍摄《与张浚生回香港》的特别节目,“在没有拍摄任务时,我去看了看他。”
“听到邵先生过世的消息,我非常难过。”忆起这位挚友,77岁的张浚生哽咽了,停顿许久,他才又开始慢慢回忆起与邵逸夫的情谊,言语之中不时流露出对邵先生的尊敬。
他是一名慈善家
“我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慈善家。”张浚生最先说起了邵先生对内地教育事业的支持,“他自身的经历很苦的,放电影出身,后来建立了邵氏影视公司,成立了一个影视王国,在国际上有了地位。”
取得成就后,邵先生开始关注教育。“他跟我说,国家的强盛需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就要靠教育。”从1985年开始,他先后向内地捐了40多亿,惠及6000余所大中小学的学生。“特别是对边远地区教育的关注,对当地孩子的帮助很大。”张浚生说,当年自己在邵先生面前说这番话时,对方只有淡淡一笑。
有一次,张浚生陪同邵逸夫去海宁观潮,人群中有人认出了邵先生,很多人涌过来,大家嘴里念叨最多的一句是:“大好人,大好人!”
这位“大好人”也关注到了科学家、文化工作者,2002年设立了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分别设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对我们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也作出了很大贡献。那时候,我在香港负责文化交流工作,每一年,会组织地方戏曲去香港演出,每一次要他捐助,他一定会支持。”张浚生说。
后来,邵先生关注到内地的医疗卫生方面也很欠缺。1991年,捐赠了7000万港币和400万美元在杭州建邵逸夫医院,去年,他又捐出2亿港币支持浙大医学研究中心、邵逸夫医疗中心的建设。
他为人很低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邵逸夫几乎每年都会回内地走走看看,张浚生就成了他游内地的陪客。“我陪他差不多走过了半个中国,他身体不错,光西藏就走了三四次。每一次回内地,他总是一个劲儿地夸‘祖国山河太美了’,说‘我要好好看看祖国大地’。”张浚生说。
张浚生说,邵先生的朋友很多,每次回内地有专机,他都会请一些亲朋好友同行,但不会带厨师、保健医生,也不要当地官员陪,可以说是低调、简朴,“我们现在提出的节俭,他其实一直都在做,吃饭就吃自助餐,最喜欢宁波老家的臭豆腐、奉化芋头。”
张浚生提到,邵逸夫先生为了躲开官员的陪同,常常半夜把行李打包好放在门口,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就悄悄地走了。
“跟着邵先生出游很累的,一天能跑好多地方。印象中,有一天,上午从山西出发,跑了宁夏、甘肃,晚上到了江西。”在张浚生印象中,邵先生体质很好,往往别人走累了,他劲头还是很好,“有一次,邵先生脚都走肿了也没吭声,到了宾馆,是一位懂医术的朋友帮他按摩的。中午,邵先生一定要有半个小时的打坐时间,还常常教我们打太极拳、敲敲肩背”。说着,张浚生情不自禁地甩起了手臂示范,“现在,我有时候还经常这样敲敲手脚。”
他很有商业头脑
邵氏王国的得来,在张浚生看来绝非偶然,完全靠着努力与天赋。
张浚生说已记不清是2001年还是2002年,但有一个细节,一直刻在他的脑海里,“当时,我陪着邵先生去无锡。他看到当地人在做泥娃娃,做得惟妙惟肖,就跟当地的人说:‘你们塑形塑得那么好,可以到美国去开公司,只要把泥运出去,那些美国的明星、老百姓肯定会很喜欢的,都会跑来请你们塑的。’”
“90多岁了还能够那么有商业头脑,还能想着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多少不容易。”言谈间,张浚生流露出了无比的钦佩之情。“1997年,文化部请我作代表给邵先生颁过奖:‘文化交流贡献奖’。这个奖是文化部的最高奖项,当时只颁给了6个人,邵先生是其中一个。”他说,邵先生得这个奖受之无愧,他的邵氏影城、无线电视等,为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多贡献。
●相关·人物简介
张浚生 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87年至1998年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四川省政府顾问,原浙江大学顾问教授;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政府特邀顾问。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