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浙大摘奖11项 居全国高校第一

发布时间:2014-01-13来源:


    中新网
杭州1月10日电 (记者 江耘 实习生 罗夏兰 通讯员 周炜)在10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承担的11个项目获得表彰,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一。
    
    
在11个获奖项目中,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孙优贤院士领衔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除两项成果获得一等奖以外,浙大另外九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二等奖。此外,浙大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7个项目也获得国家科技奖奖励。
    
    
据浙大科研院院长陈昆松介绍,这些项目大多数是依托国家973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大项目的资助而完成的,承担项目的科研团队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农业部和浙江省科技创新群体。
    
    
浙大常务副校长吴朝晖认为,2013年度浙大在国家科技奖上的“高产”,是科学家潜心学术、十年磨一剑长期积累形成的硕果,也体现了浙大近年来坚持科研“内涵发展、质量优先”战略的正向效应。
    
    
“我感到这几年,学校的科研环境氛围越来越朝着科研本身的规律回归。”参与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陈宝梁教授说,在一项持续的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自身的认识与坚持是关键的内在原因,学校大的科研环境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的科研政策在导向上,更加重视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吴朝晖说,进入“十二五”之后,学校提出在科研领域率先实现质量优先,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陈昆松则说,大成果的获得需要积累和沉淀,这个过程少则10来年,多则20-30年。“浙大的科技奖励政策从1999年以来,已经先后改动4次。”陈昆松说,浙大多次修改科技奖励政策,目的是在科研政策上努力营造有利教授创新的宽松环境,鼓励教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