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启真海外名师大讲堂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沈元壤,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并与浙大学子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验和工作体会。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为沈元壤颁发证书。
沈元壤1935年出生于上海,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Bleombergen教授攻读博士,1963年获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凝聚态实验物理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沈元壤教授在非线性光学方面,对等离子体的光学非线性、感应散射理论、非线性光学的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开辟了液晶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著有《The 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s(非线性光学原理)》等经典名著,发表学术论文560余篇。从1972年首次回国开始,沈元壤教授就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学的发展和走向世界。
林建华说,沈元壤教授不仅为光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还非常关注中国的科学发展,因此于200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沈教授自2011年担任浙大光学工程学科国际学科评估专家以来,亲自参与指导学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师生聆听沈教授的教诲。
在随后的讲堂上,沈教授分享了他在三个阶段的学习经验。他建议同学们,本科阶段,面对新的环境和许多诱惑,要有自我约束能力;研究生阶段,要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多与别人交流讨论,触发自己的灵感;毕业后,要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能力并尽早确立人生目标,在心理上放轻松。特别是在本科阶段的求学过程中,“如果能交到对学习感兴趣的朋友并带动自己,是非常幸运的。”针对必修课多的问题,他建议同学们要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要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我从机械系转到电机系,又转到应用物理和物理,假如我的兴趣能早点定,我的工作也许会更顺利”;同时,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否则读研究生时会感觉“吃亏大了”。
(卢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