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美文  博文

《竺可桢全集》进浙大

“竺可桢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4-05-1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陆兴华6217


    5月17日上午,竺可桢先生的亲属、家乡代表,《竺可桢全集》的主编和参编人员,浙江大学校史研究专家和师生代表等相聚玉泉校区,迎接《竺可桢全集》进浙大,并举行学术研讨会,共同缅怀老校长竺可桢先生,推进竺可桢研究。
    
    竺可桢,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他在浙江大学艰苦掌校13年,为浙大赢得了“东方剑桥”的美誉。为全面反映竺可桢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早在2000年3月,在纪念竺可桢诞辰110周年前后,十多位两院院士倡议组织编纂《竺可桢全集》。今年适逢竺可桢逝世40周年,全集终于出齐。
    
    竺可桢先生一生笔耕不辍,他所留下的近2000万字文稿,包括1300余万字的日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优秀的文化遗产。《竺可桢全集》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学者樊洪业担任主编。历经13年编撰,24卷、2000万字的《竺可桢全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科学家全集。全集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科技教育文化的史料价值,对20世纪中国科学史、教育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全集》第1—4卷为作者已刊和未刊的中文著述,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是编者在2004年之后陆续搜集得来的新增文献,作为前五卷文集的“补遗”。
    
    “研究是最好的纪念”,浙大副校长罗卫东表示,对《竺可桢全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才是更好体现其巨大价值的核心工作,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有效地实现《全集》进浙大,让竺老倡导的“求是精神”代代传承。
    
    研讨会上,浙大党委副书记任少波,竺可桢先生之子竺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王世平、校史研究专家何亚平、竺可桢学院代表张慧和《竺可桢全集》主编樊洪业、校友范岱年、原竺可桢秘书沈文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尚智丛、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缪进鸿、浙江大学教授盛晓明等先后发言,回眸走过的路,述说感动的事,表达感恩的心。
    
    (陆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