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要闻

林建华与青年教师分享大学管理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4-05-28来源:作者:22069


    浙大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我们忘却了什么?面对未来的挑战,青年教师要怎样定位?最好的大学管理究竟是怎样的?……5月28日下午,在“校长有约”活动中,校长林建华不回避、不绕圈,与青年教师们坦诚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思考。
    
    什么样的大学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大学?林建华认为一流的大学应当有一流的毕业生声誉和一流的学术影响力。近10余年来,浙江大学高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无论科研经费、发明专利,或是论文的篇数和影响因子都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仔细分析,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多难题等待破解。当前,浙大的“六高强校”思想正是为破解这些难题所作的战略部署。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做好了思想和人才准备了吗?林建华说,未来的大学要培养能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才,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生活方式,要能代表社会良知,引领社会发展,要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撑。大学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就是老师和学生,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潜力,学生则决定了大学长远的声誉和影响力。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使命,是学校最重要的职能。“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就只有那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营造这样的氛围,成为产生顶尖人才的地方”。
    
    面对挑战和问题,林建华提出了“大学管理的逻辑”思想,这是一个以系统建设为核心的大学管理模式。他说,大学是一个需要激发每一位个体才能不断发展的地方,我们的系统设计,要在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都有利于学科建设、教师成长,才能最终产出以一流的毕业生声誉为代表的教育影响力和以一流的科研为代表的学术影响力,最终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
    
    林建华以一位老教师的身份和青年教师分享了成长的体会,他特别告诫年轻人,教师不是一个容易的职业,教师不是一个富裕的职业,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要学会耐得住寂寞,要趁着年轻,抓紧开拓自己的学术领域,切忌急功近利。他说,在高校工作,要多一些理想主义,少一些物质主义,要有担当、有坚守,要把培养学生作为第一己任。
    
    在座谈会上,年轻教师们纷纷向校长提出自己对学校建设的建议。管理学院教授魏江提出要重塑求是文化让学校充满人文精神,他特别建议新教师进校后最好能去湄潭走一走、看一看,会更好地促进年轻教师知校爱校的情怀。生工食品学院教授罗自生对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教师重视本科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哲学系金立教授则对如何加强浙大师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看法。
    
    最后,林建华特别指出,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管理中来,特别是要去深入思考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教育内涵,激发学生的潜力。
    
    校领导张土乔、任少波、张宏建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校长有约”活动。
    
    
(王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