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晚,在浙江大学启真海外名师大讲堂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并从国际化的视角与浙大师生分享了他对于中国考古学近况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为罗泰颁发名誉教授聘任证书、佩戴校徽。
罗泰教授是从事中国先秦史、艺术史及考古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出生于德国。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师从张光直先生。曾短暂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Cotsen考古研究所及艺术史系教授。罗泰教授是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考古项目的美方合作指导者之一,指导了长江流域古代制盐遗址的发掘工作,同时也是《东亚考古》杂志的创始编委之一,为推动中美考古学界的研究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罗泰教授著作等身,出版有《乐悬:编钟和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宗子维城》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论坛上,罗泰教授全程用中文进行演讲。他详细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源头——北宋时期的金石学。“我30多年前第一次到中国学考古时,在北大见到了金石学的遗风。这么多年过去了,金石学仍然在中国考古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中国的考古学界越来越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明古国的大背景下来进行了解,这是很正确的,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促进中国考古的科学化,也能更加有效地研究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将来要为浙大工作,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靠以前的学生和未来的学生,以及在座的所有人,”罗泰教授表示,相信我们会做出杰出的成果,浙大将来一定会在美术、考古学术界取得一席之地。
(文 卢晶/摄影 张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