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开办皮划艇课 前世界冠军许亚萍任教

发布时间:2014-10-16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16日电(记者 朱涵)“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水,不能亲近水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15日上午,浙江大学的室外泳池旁,前女子皮划艇运动员、世界冠军许亚萍指导30个学生如何控制皮划艇的行进方向。
    
    
这是浙江大学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皮划艇课。令许亚萍感到有些许意外的是,看似比较小众的皮划艇课刚一推出就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3个班、90个名额,由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唯一的要求是能在水下憋气20秒。这一次,共有600名学生报名。
    
    
“其他大学的同学听说我们有皮划艇课,都特别羡慕。”大一学生樊建岐说,第一次接触这种在国外挺流行,但是在国内并不普及的运动,觉得特别新鲜刺激。
    
    
许亚萍自2011年退役之后来到浙江大学担任体育老师,她一直希望能够将皮划艇这项她热爱的运动在学校中推广开来。一些同学在她的影响下,自发参与成立了水上俱乐部,动手造艇,用木头、玻璃胶自制了两艘皮划艇,并将自制皮划艇捐赠给学校,希望能够开设相关课程。
    
    
还有一件事,让许亚萍想来至今仍感到遗憾。2013年10月,台风“菲特”来袭,浙江余姚水灾爆发,70%城区被淹。身为前皮划艇运动员的许亚萍接到了许多电话,询问是否有学生能够参与救援。但当时,还没有学生接受专门训练,所以没能参与水灾救援。许亚萍说,一种体育运动,如果能够在满足自身的锻炼需求之外,还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那无疑值得推广。
    
    
在今年开设的皮划艇课上,学生们被分为两人一组,从学习自救、互救,学习享受、亲近水开始学习皮划艇。虽然才刚刚学会如何上艇、下艇,不少同学已经开始畅想以后能带着家人朋友,在户外划艇的场面。
    
    
这也是许亚萍所希望看到的课堂效果。她说,水有灵性,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灵感。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未来带动家人、孩子培养对水世界的兴趣。
    
    
目前,浙江大学正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皮划艇课的投入。例如计划在校园内的湖面上建立一个皮划艇专用码头,这样学生们的技术成熟之后就能够将训练场地从游泳池搬到真正的湖面上。
    
    
浙江大学公共体育艺术部主任吴叶海说,中国的大学要和世界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在中国高校中,水上运动项目欠缺发展,浙大引进专业人才、开设专业课程就是要补齐短板,打造自己的水上运动文化。
    
    
“皮划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项运动,条件成熟了我们就推出了。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让学生动起来。”吴叶海说,学校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因为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