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观点  访谈

为什么会“看病难”?

发布时间:2014-11-03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何子英119170


    典型吐槽:
    

    ●到大医院看病停车很难,一次围着医院6圈都找不到停车位,这让急于就诊的人情何以堪……
    ●挂了上午的专家号,轮到我已经下午一点了,这个时候医生拿出一袋牛奶喝起来,说还没吃中饭,要补充能量。
    

    
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何子英:
    

    
近来我校开展了“好医生,好护士”评选,师生们对挂号难、排队难、医生就诊时间太短、医院停车难、等床位难等现象反映强烈和诸多抱怨。管中窥镜,这些现象正是我国“看病难”问题的表现。有效缓解“看病难”是我国2009年启动“新医改”的基本目标,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当前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总体短缺所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服务资源总量增长迅速,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究其因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推行的“赋予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公立医院改革,将公立医院从全额预算拨款转变为差额预算拨款,鼓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政府财政投入,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的运营补偿投入少、对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少,一方面公立医院面临着经营发展的资金不足困境而不得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这也是导致“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医疗服务资源的增长也因而受到巨大限制造成供给不足。因此,“新医改”鲜明确立了政府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原则。
    
    二是民营医院尚不能发挥体量与份额方面作用。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政府负有投入公立医疗机构建设与配置的责任,但政府的规划总是具有无法根本克服的滞后性,因此医疗服务资源的增长须借助市场机制。虽然五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但社会办医与民营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一方面,公立医院具有事业单位属性,医护人才更倾向于进入“体制内”,民营医院的发展遭遇到了严峻的人才瓶颈;另一方面,政府对民营医院的“医保定点”设置了较高的资格门槛,加之长期以来民营医院的不良声誉,导致人民群众仍主要以公立医院为就医地点。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激活了人民群众旺盛的就医需求。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对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职责存在着一定的缺位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医保水平与报销比例不断提高,激活了人民群众长期被压制的医疗服务需求,甚至一度出现井喷之势。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政府规划医疗资源投入的滞后性。
    
    四是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以“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为核心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但是,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必须以较高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全科医生制度为前提。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全科医生队伍,优质医疗技术与人力资源又主要集中于大医院,这严重限制了分级诊疗的实现。
    
    五是紧张的医患关系延缓了人才储备的进程。当前社会公众总是误以为医生护士工资收入高,但事实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劳动付出极不相称。同时,在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医生护士的工作往往超负荷而又未得到患者的充分体谅,加之患者总是将手术失败、无法治愈等同于医疗事故,出现了一些患者家属的过激行为。从长远来看,这些都将严重打击医生的从业积极性,造成医疗人力资源的流失与供给不足,对“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必须制定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医生工资薪酬制度,另一方面必须促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以及建立有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
    
    总的来说,解决看病难问题,除了要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更关键的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和存量调整,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优势并激励提高服务绩效;清理优化社会办医的扶持政策,并使之能够得到严格地贯彻落实,促进民营医疗资源增长并提高体量与份额;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现医生“去编制化”,促进自由流动、自由执业,有利于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下层到社区,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生工资收入水平,营造良好的从业环境,等等。这也是国外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基本经验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