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成长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4-11-03来源:浙大新闻办


    浙医妇院 阮恒超:从医10年来,我一直记得一位叫做“孔桃花”的病人,卵巢癌晚期,情绪低落,拒绝开刀。我发现她的生日快到了,就买了一条红绳子系在她的手腕上,告诉她这会保佑她手术顺利平安。最后,病人接受了手术,并积极接受化疗,每次来医院都会和我聊聊天。
    
    但是,两年后这个病人病情恶化不治,她的丈夫特地来告诉我说,“桃花走了,她一直记着阮医生的话,坚强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浙医妇院 王正平:20多年前,我还是主治医生的时候,接诊过一位“侵润性葡萄胎”患者,葡萄胎组织已经侵入子宫肌层,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永远无法再怀孕。经过治疗后,这位患者最终成功再孕,并于次年顺利生下了女儿。
    
    此后,这位患者全家人都和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一转眼,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们的女儿都已经二十多岁,并且已经结婚。在他们女儿结婚时,还特意请我全家去参加了婚礼。去年,他们的女儿也已经做了妈妈,孩子都已经一岁多了。
    
    
儿童医院 汪天林:SARS时,我接诊了一位疑似病例的小患者,全身防护后眼罩模糊得看不清,而小患者却大哭不止,当时也来不及多想,为了看清患者一把抓掉了眼罩……后来回想,我当时的做法还是非常冒险的,有些后怕。但当时救人心切,真的就顾不了那么许多。
    
    从医这么多年,我最“怕”的就是开药,我秉持的原则非常简单:得了同样的病,对自己的孩子怎么治疗,对其他孩子也用同样的治疗。这也是我心中好医生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