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美文  博文

《让核技术接地气—陈子元传》首发

发布时间:2014-11-17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张鸯23196




    11月14日上午,国家“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之一《让核技术接地气——陈子元传》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首发。传纪出版印刷字数34万字,真实记录了著名核农学家、教育家、浙大农学院陈子元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当天,浙大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楼新址在紫金港校区在建西区开工。
    
    
采集工程是2010年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直接启动、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个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性工程,旨在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系统搜集、整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学术传承关系等各类文献、实物和音频视频资料,为探索研究高层次人次成长规律提供第一手资料。工程第一期包括300位老科学家的采集任务,浙大获批的是陈子元先生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宣传部、农学院、档案馆联合组建采集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采集任务。
    
    
“老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我们要呈现的不是文学传记,而是建立在扎实史料基础上,严谨可信地记录,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传纪作者之一李曙白介绍说,项目组通过集体座谈和单独采访等形式,赴上海、宁波、北京等地,对陈先生的同事、校外学术合作者、家人和学生等近20人进行访谈,最终向北京馆藏基地提交实物与数字化资料2200多件,累计近1万页。
    
    陈子元说,“我能为国家做点事情,离不开身边同事的帮助和合作,也离不开先辈们的宝贵经验,也是希望自己的一点心得能让后辈少走点弯路。”
    
    
今年是陈子元先生执教从研70年,陈先生至今还在坚持带研究生,他的在读博士后张素芬还记得在新生欢迎会上初次遇见恩师的情景,“他非常和蔼,就像我们的爷爷一样。”张素芬说,90岁高龄的陈先生非常幽默,称自己也是90后,与年轻学生没有代沟,他每周都会到实验室与同学交流,通过时下流行的网络、智能手机、iPad等紧盯科学前沿,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分享一些美好的东西和时下流行的正能量。
    
    (张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