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企业家的共同话题:新时期大学生创业

发布时间:2014-12-21来源:


    12月20日晚,紫金港校区小剧场,正在浙江大学参加“新尚杯”高校大学生创业邀请赛总决赛的来自16所大学的选手和浙江大学的在校学生们,共同聆听和参与了一场“对话”:北大校长王恩哥、浙大校长林建华,福布斯评出的2014年中国慈善榜的第五位、新尚集团老总唐立新,浙大校友、软银中国总经理冯正明齐肩并坐,对话新时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这堂持续了两小时的“大课”,有近半时间,是台下的学子直面发问,期望得到“高师”指点,毕竟,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主题,教育部新近发布“通知”,要求各高校在学分、学制、课程的安排等方面,在创业和学业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选择休学去创业。面对这样的“新时期”,大学校长怎么看大学生创业?企业家怎么看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又是怎么理解创业?有什么疑惑想要请教?
    
    
期待时势造英雄
    
    
王恩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给出了解读,他说,在中央四中全会上,中国提出一个新的词,叫做“新常态”。如何在新的常态下,中国能够继续地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创新是我们要破解的难题。鼓励创新的政策不断地出台,我觉得社会的氛围非常得好。在这样的氛围下,年轻人大有可为。
    
    
林建华从另一角度解读了“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他说,浙大学生创业之所以比例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省本身就是创业的一个沃土。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浙江有5500万人口,每平均70个人就有一个私营公司,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浙江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业,创业意识也非常强烈的这样的一片土地。浙江大学座落在这样的一个土地上,我们自然而然会汲取这片土地上的丰富的营养。
    
    
前几天我还去几个在校大学生开始创办的几个企业,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撼,学生们的这种活力、创造性,确实是令我们刮目相看。我对我们浙江大学学生的这种创造精神,不怕失败,不怕苦,睡地板,这样的精神,我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感动。今年,有16支浙大学生的创业队伍得到了天使基金的资助,我去看的这位同学已经得到了近千万的创投。所以我希望能够看到,我们浙江大学的同学里头有更多的成功的企业家,也希望更多象“软银中国”这样的企业将来能够在我们的大学生创业上做更多的投入。
    
    
而两位企业家则从企业家责任的角度,谈了企业投资大学生创业的设想。
    
    
唐立新说,国家的政策,打开了同学们创业之门,时势造英雄,有自己的努力,有冯总这样的企业家的支持,创业的梦想,一定能够达到的。作为我,首先,也会给同学们提供资金上的支持,第二,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支持,同时,作为我们前方的行路人,给同学们提供一些经验、教训,这在前进的道路上,是铺路石吧。
    
    
冯正明离开母校51年了,作为企业家在母校的讲坛上参加这样论坛,他说自己“有点紧张,因为这种感情出自内心的,51年了,坐在母校那么庄严的一个会场上。”说到创业,他说,马云是50万人民币起家的。15年以后,我们有几个人能想到,电子商务会那么的发达,家庭主妇都能在电脑上买东西?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有很多的创业的设想,看看还是苗头,未来就可能是一个我们叫伟大的项目。今天我听了那么多项目(注:新尚杯创业大赛),有好多的项目,他们的设想、理念都非常好。
    
    
对于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的热情和理性的双重性,王恩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第一点,社会要有一个容忍度,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个人也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因为,创业毕竟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机遇能够成功,可以说我们提到的例子都是凤毛麟角。另外一点,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也许你一开始的突发的奇想,到你最后成功做成的事情,创业是要不断地继续下去的。也许开始创业就很成功,一直沿着这条线在做,但很多人创业是在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方向的。第二点是创业重在过程,并不是一定要结果,这个过程大概很可能对你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绝对不要觉得不能成功就放弃,这个过程是很大的锻炼。即便是事先想象的事情可能并不能走得通,但是这个过程能让你在其他的地方成功。
    
    
创业什么最重要?
    
    
在论坛上,面对主持人给出的五个创业要素选项:“创新意识与心理素质”、“洞察力与商业策划”、“学习能力与研发能力”、“信息收集与资源整合能力”、“决策力与执行力”,其中,到底孰轻孰重?
    
    
对这个问题校长和企业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王恩哥认为,大学创业首先得有准备,创业不是凭空而来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准备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大学时期。如果你要看一个大学的创业跟一个成熟公司的话,我觉得大学创业最重要的是它的思路和思想,而不是产值。我一直在想,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团队,具有学习能力和研发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心理的准备,因为创业不一定都是能成功的。至于决策能力、洞察力……都是第二位的。
    
    
林建华完全同意王恩哥校长的意见,但他特别强调,“在大学里,实际上是把创新创业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本身是我们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现在讲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其实这些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比如说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怕失败,这些精神实际上在我们的大学教育里面就应该体现。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这肯定是大学生创业首先需要具备的。
    
    
唐立新在五个要素之外添加了“优秀团队”并放到第一位。他认为,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基础,人是最重要的;第二是信息的收集与资源的整合。如果要创业,首先要想到自己做什么,想到竞争对手干什么,是不是足够的强大,有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信息的收集与信息的资源整合,包括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使自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能够尽快地适应竞争的环境。在信息收集好了以后,再进行商业的策划,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同时,你也要有很好的创新的这个精神,那么,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最后才是把这个很好的商业的这种模式通过执行力和决策力,把它更好地表现出来,达到你自己的创业梦想。
    
    
冯正明则认为,创新意识跟心理素质最重要。风险投资也好,创业投资也好,要承受的心理负担是很大的。他曾经对做过一个统计,互联网产业起步很快,从0到二三个亿的时候,也许二年三年就做到了,但要继续发展,到10个亿至20个亿的话,成功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讲,心理素质一定要好,第一个项目丢掉了,第二个项目再丢掉的时候,心理负担是非常非常大的。再一个,找项目一定要有它的前瞻性,不能看到它两三年怎么样,要看到三五年怎么样,这就是创新。那么说到统筹力和商业策划,实际上就是敏感和对市场的判断,我认为是应该放在第二位。第三位,是决策力与执行力,实际上是指的一个团队,作为一个团队,执行力一定要很好。至于学习和研发能力,我认为大学生创业,这是你本身最起码应该具备的,所以我把这个排到后面一点。至于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在当下针对在座的各位相对比较容易,网上搜一搜、整理一下。所以我认为,前面三个最重要。
    
    
关于创业,学生们想知道什么?
    
    
清华大学学生:唐总把优秀团队放在最前面,我认同您的观点,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困境。就是我想去找到的那个人,我觉得他很合适,但是我却很难去说服他放弃高薪的工作跟着我走。但是我能够说服的人,我觉得他并不那么合适来做这个工作。我想问唐总的意见,怎么去解决?
    
    
唐立新:对你想说服的人,你首先要给他画一个月亮。为什么?因为你要告诉他这个月亮就是你能拿到的,两个人一起奋斗就能把月亮拿下来。对于第二个你能请得到的人,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一种东西,那么要通过和他的充分交流,争取把他培养得更好,把他优秀的一方面表现出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们要拧成一股绳,勇往直前按照你既定的目标奋斗,就能达到奋斗的彼岸。
    
    
清华大学学生:我们大学生创业很多项目是技术转化性的,但是除此之外,我了解到很多的西方的企业家,他们很多都是社会企业的创新,但在中国这个环境好像比较的薄弱,不知道投资者,是否会投资一个这样类似的企业吗?
    

    
冯正明:投资者跟创业者,从本质上讲,我们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有区别的,在回报上,也许投资者的野心会大一点,但是我们对下面的选择几乎一样。我们选择项目的时候,大致有这几个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前瞻性,比如讲,15年前的电子商务,比如讲,目前工业生产中被排放掉的的能源如何回收?软银提了几个项目,一个是生物技术,通过培养细菌把可燃气体吃掉;还有一个,设计一个分子塞,允许一氧化碳过去,不允许其他成份过去。又比如讲,现在煤的开采,污染,如果在地下就煤制气了,出来就是气体能源……像这样的项目,我觉得我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非常有兴趣。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看得远。第二个,要有壁垒,有许可证壁垒、有材料壁垒,等等。从投资的角度讲,我们希望这个壁垒越深远越好。第三就是可复制性,比如,这个项目不仅仅在杭州或者是北京能行,而是可以复制到任何地方。作为一个投资来讲,一个项目能做大。还有一个就是,你们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市场足够大的项目,并且,要尽量避免跟大的垄断企业去竞争。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可以试想一下,高速公路上边的加油站,不是中石化就是中石油的,在加油站边上,一个民营企业去设一个充电站,可能吗?不太可能。所以你要避免跟垄断企业去竞争。第五个问题,就是其实机会很多。阿里的电子商务已经涵盖了方方面面了,但是阿里没有能力在每一个细分行业当中做得很细,所以,其实在每一个细分行业当中,如果能做得更细的话,阿里是没办法跟你竞争的。总体上,在可预见的三五年可能很难超过它,但是在细分行业呢?在细分行业如果说能做细做好,同样是一个千亿级的,这个市场太大了。最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咱们要志同道合,就是你的团队,要能够同甘,也能共苦。
    
    
浙江大学学生:我想问唐总,我想创业,但是如果说针对我自己的学习和研发的能力,并不是像学霸那么强,那我如何克服自己?
    
    
唐立新:学习能力,我觉得你现在看的成功的优秀的企业家,比如马云,他数学考几分了?所以我想说,首先是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情,你不要一直想到这个成功,有些时候“成功”想是想不到的,你做梦可以想,但是你最好是回到现实中来,把心态放平和一点,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多结交能够给你帮助人。所以我认为大学的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王恩哥:就刚才的话题简单的说一下我在这里提到的学习能力大概是个什么意思,这个并不是哪一门课程都考90以上。不是这个意思。我记得,北大物理系崔奇先生跟我们新入学的状元去谈话,当时学生问他,比如我在大学的时候,选一门音乐课什么有没有用?他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他说只要你有兴趣,你就应该去学,不要问有没有用。他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你很难讲,一个人开车好是他哪方面技能好,很难讲眼睛视力是1.5的开车就好,也很难讲说,这个人精力很旺盛开车就很好,或者记忆好开车就很好,他说都很难讲,这是一种综合技能,是一种能力,是潜移默化的。你看开车的开得很好的人,他开起来非常的轻松自如。那么这些是怎么达到的呢?就是在他整个走过来的路上不断学习,就像人生的路上,他从别人那儿学习,从书本上、从课堂上学习,这就是综合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话,我觉得这个大概是对人的一生坚持下去非常有好处。
    
    
南京大学学生:我想问王校长一个问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期,作为一名纯粹的人文社科类的学生,既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又想要利用好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没有对我们文科类学生的建议呢?
    

    
王恩哥:在我知道的我们北大的校友中,比如李彦宏,比如俞敏洪,比如黄怒波,他们都是学文的,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充满想象力。对社会、对世界充满想象力、充满着热爱、充满着激情。所以,才能经常使他们有一些奇思妙想。技术当然是一定的保障,但是我觉得这种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意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放弃。在北大我们非常提倡通识教育,比如说像文科的院系,计算机都要求学一年。所以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一点,通识教育可以使人走得非常远,你并不是非常精深,但是有很好的感觉,至少碰到事不害怕,因为你碰到过了。所以自然而然,会根据需要组织一支团队,发挥所有的你的队友大家之间的互补的精神。因为一个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头,大概更多的是大家合作,合作共赢。
    
    
浙江大学学生:我想问林校长,社会上对我们名校的学生的期许可能是从政,或者说成为一个科学家,但是我们却更愿意去睡地板,去熬夜,去完成自己的创业项目。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找到创业项目中创新的立足点,或者我们怎么样去培养自己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林建华:我想,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国外的学校,现在开始实行一学期在学校里,一学期到一个实践单位去工作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期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帮助。我觉得创业,我一再强调,在大学里面我们讲创业是一个教育的环节,它只是学生的整个素质训练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是希望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创业、创新的这样精神。当然,有一部分同学会在大学里头经过刚才讲的,投资等,经过这个创业过程,真正创成了,但是我相信很多还是失败了。不要紧,我想失败是你们取得经验经历的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实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作为学校,有志创业的学生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低门槛的条件,我希望我们将来在浙江大学会尽可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我想第一步,从学校层面,我们准备在紫金港校区,在玉泉这两个主要的校区开辟大概1000平米的空间环境,我们也会组织学校的管理的团队来筛选一些项目。目的是能够让我们的同学,能够低门槛很容易地去做一些他的想做的事情,一些想法他可以在这儿去实现。通过这种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能力,也许成了,也许没成,没成离开了学校还可以再去创业,我想这就是我们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源源不断的方式。第二步,希望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投资者能够过来,筛选一些这样的项目,等筛选好了学生们就出去了,应该到科技园,到学校外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进一步的创业。创业教育这个平台,其实就像一个学生实验的平台是一样的,让他有一个自由创造的平台,我希望将来能够和我们更多的企业家合作,把浙大这个平台做得更好。
    
    
第二点,我们在说创新创业的时候,一定不能把这两个词分开,不能把我创业单纯理解是为了追求金钱,而是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真正锻炼我们自己,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归根到底还是要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唐立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我觉得我们都是年轻过,在学校的时候也怀着梦想,也做着各种美梦,但是我觉得要给同学们的一点建议是什么呢?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因为你在创业的路上应该是有很多的荆棘,有很多浅滩的,虽然我自己好像比较顺风顺水。实际上我每一次当每天早上,每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又站在起跑线上,因为每一天都有竞争。正是一切都充满着竞争,同时也给大家新的机会。大家看到福布斯的排行榜,那都是互联网的企业,其他的没有啊,那就是给大家的机会,说不定你今天的想法,两三年以后,这个想法就要值几个亿。所以说,同学们在创业路上不要怕,要努力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就是一点一滴地脚踏实地地去看项目,去捕捉给你的机会。我想只要通过努力,通过你的智慧,通过你的团队,我觉得你一定能够成功。
    
    
冯正明:自己的定位,这个市场这么大,那么多的项目,我适合做什么?所以这个很重要,要清醒地认识到我自己什么样的,要不定位不正确,可能要做好项目也是很困难的。
    
    
我跟上海交大、浙大的学生小范围交流很多。他们非常喜欢提问,有一次我记得我在杭州一个咖啡馆里,大概有20个人的规模的小型的讨论会,最后来了大概有将近100个人,我讲了20分钟,最后提问提了3个小时。我们可以讲典型的案例分析,这个项目为什么不好,值不值得投。然后针对学生的案例,他提出这个案例我来帮他分析,然后我们来讨论,并不是说我说的一定对的,但这种讨论是非常非常有效的。在具体的项目上,我们可以做具体的项目案例分析,参加听的人都是有一个共性的,他要碰到的问题你也会碰到。我建议两位校长,我是随叫随到,所以我建议,可以多组织一些,范围不要太大,这种针对项目的具体的讨论。特别是希望学生提问题,这样的话,会提高得更快一点。
    
    
浙江大学学生:我是浙大的学生,我也是一名创业者,我在创业的道路上也已经摸爬滚打了好几年了。我目前做的是一个校园二手电商,现在也已经拿到了百万级的风险投资。我想问的是冯先生,您这么一个有非常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针对现在中国的一个非常大的创业热潮,以及说非常高的创业失败率的情况下,大学生怎么能够把一个未来的市场开发好。浙大北大的学生做创业,不能说是开淘宝店,我们做的应该是更加有想像力的项目,但也意味着我们遇到更大的风险和浪潮,我们怎么样去应对,怎么样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呢?
    
    
冯正明:我打个比方吧,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大学毕业生讲英语,能讲的,像我一个企业4000多人,我当时做厂长,有2个人能讲,后来就把学英语作为一个产业来做了,其实英语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同样的,我认为移动互联网也好,它是一个工具, 是一个手段,重要的就是你做的实体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还是回到我刚才说的话,你选择什么样的项目,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来推广。我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有。
    
    
中国科技大学学生:之前有不少教授和企业家说,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直觉,同时我们耳熟能详的创业楷模,比如说马云或者是俞敏洪,他们可能大学中也并没有经受过很完整的创业教育,国外的创业成功的人也是这样。即使在杭州这样的氛围里,能提供给创业者是充足的基金、前辈的经验交流,但在直觉上面似乎没有很好的投入,所以我想请问我们的校长,是不是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同学也想问问两位企业家,这样的虚无缥缈的能力,我们是不是能够训练呢?
    

    
林建华: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我们平常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有的时候做判断的时候,经常是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所以实际上就要问了,你的直觉来自于哪里?我觉得直觉一方面是来自于你的综合的知识,综合的素养。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你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你做这个直觉的根本的来源。所以大家想一想,当你做判断的时候,其实是来源于你的价值判断。所以要锻炼这样的潜质的话,一方面你要涉猎更多的东西,再一个你确实要有内心的价值判断。
    
    
浙江大学学生:我自己之前在认识中,创业我觉得最需要的两点,一个是生存,一个是责任。那么我想请教林校长,您关于浙大的创业教育上,这两者都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生存,就是我们如何才让我们浙大学生,对于我这样想创业的,能更好地接触到社会的资源,让我们的创业项目生存下去。另一方面,我也想,其实很多人的创业项目会发生那种被利益驱使的导向,我想问一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创业的过程中的一种社会责任。
    
    
林建华:我想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当然生存非常重要,你在社会上做任何事情,像我们在学校里头做任何新的项目,其实你首先想的是这种,我们说这个商业模式,模型,首先要想好,是不是可持续?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建国际校区,那我们想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这个校区能不能生存下来,收入支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模式。我觉得,这方面,要通过实践去锻炼,去做。大学生的责任,我觉得从日前来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我希望你们认真学习,首先要把学习学好,并且要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团队一块儿工作的能力,表达能力,还是写作能力,这些能力其实是你们未来的方向,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基本的能力。当然我也希望你们能够有更大的创造、创新创业的空间,能够实现你们的梦想。我想,实现梦想,但最终还是要为大众服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我想这是我们最终的,我希望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的将来要做的事。
    
    
王恩哥: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局限性,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这个局限性就非常的清楚,就希望别人赶快把钱捐给学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会想,怎么样把这个钱用得更加的好?这个时候他会说服你,其实这个钱会更加的有效力。所以这是我想到前面的一个同学提到第六感觉,其实你如果有一个感觉,或者是一个正确判断的时候,这可能跟你的经历或者学历中的某一部分是有一定的烙印的,这个很难讲是凭空而来的。就我自己来讲,我很难选出一个企业家,一定能成功,但是我自己确实能选出科学家。我讲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所谓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一定会跟你自己的背景,你的经历,自然不自然的会产生一定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就某一位同学来讲,我希望象刚才林建华校长讲的,第一点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第二点要脚踏实地,要提升自己的能量,广泛的涉猎,所以通识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
    
    
浙江大学学生:想问一下的是,第一个就是现在国家非常鼓励创业,学校也非常支持创业。但是就是在我和一些商界比较成功的人士的交流中,其实商界是一个非常残忍的环境。我想问一下,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个方面,除了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去勇敢地创业之外,有没有考虑过更多的在他们形成团队或者是项目初期的时候,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或者说能不能在大学里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明白创业的风险?让他们在创业的时候,除了满腔的热血以外,还能有一个非常坚强的大心脏?
    

    
冯正明:我倒是觉得,我站在企业的角度讲,创业最容易成功的是哪些人呢?本科毕业以后,在一个公司里面从事某一项工作,一两年以后,对你学的东西完全理解了,社会的人脉也有了,销售的渠道也有了,这个时候去创业,成功的机会最大。当然也不一样,比如医疗、新材料、能源,一般是硕士博士的成功率最高,互联网大概是本科生的成功率最高。所以我同意两个校长的意见,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建议你有一个方向,你准备创业创哪方面的业,你就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当你毕业了以后就可以投入这个。可能你休学你再去搞这个产业创业,最后弄得不好就是学也没学好,创业也走得很不顺利,所以我还是建议,在校的时候,全力以赴的学习,然后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选择未来的创业的方向。
    
    
林建华:我非常同意冯总的意见。我觉得创业本身并不是我们大多数学生所将会走的道路。学校能做的就是我们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条件,让大家都去体验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我的观点是,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并且,学校在这个过程里能做的是尽可能使你学习到将来的风险,让你尽可能去避免这样的风险。我们也在请一些创业比较成功的年轻的企业家作为我们学生的辅导员,让他们帮助讲解一些问题,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学校将来推创业培训课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增长能力、知识。这和最后的创业的成功与否,是有关系,但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
    
    (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