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本周六)下午1:30-5:00,都市快报与浙大联合推出的公益系列讲座——我听教授说专业举办第四季活动。这次,浙江大学人文学院7位教授在浙大紫金港集中亮相,他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人文学院文史哲等六个相关专业。 “我听教授说专业”系列讲座,是快报和浙大联办的公益活动,邀请资深教授给高中学生上课,让同学们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大学里的各个专业学的是什么,专业的前沿领域在关注哪些热点,学生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等。目前已有10位教授做了专题讲座,每场内容都很精彩,教授除了生动讲解,还同步解答学生、家长各种疑问。参加活动的同学和家长都说收获很大。
本次活动,继续采用微信报名方式。大家先扫一扫加“都市快报”官方微信,点微信下方“教授说专业”,或者回复关键词“教授说专业”,会进入“我听教授说专业”公益讲座页面。
浙大人文学院 7位教授轮番主讲
浙大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教授说,浙大人文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
人文学科更加关注人的精神、信仰、情感、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像文学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陶冶,历史学是对人类社会的总结和反思,哲学是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探究……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
黄院长说,浙大的人文学科是浙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浙大创校时就创办了。马一浮、马叙伦、梅光迪、沙孟海、钱穆、夏承焘、姜亮夫等都曾在浙大人文学院任教或者学习。非常欢迎对人文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加入人文学院大家庭,将浙大悠久的文脉继承和发扬光大。
本周六的交流活动是这样安排的,李恒威教授先介绍人文学院的大致情况。接着胡可先、方一新、黄健、梁敬明、章雪富、陈虹教授分别主讲六个专业的方方面面。这些教授每个都是人文学科的大咖。介绍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比如,浙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可先,主要向大家介绍浙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胡可先教授的著作有《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等十余部,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
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健,为大家介绍编辑出版学专业。黄教授毕业后从事过教师、新闻记者和编辑等工作。他承担了很多次国家、省、市级课题项目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和教学奖项。著有《反省与选择》等9部专著,共发表论文200多篇,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鲁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含编辑出版)。
浙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敬明,介绍历史学专业。梁教授是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乡村社会史。出版过多部著作。
浙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一新,主讲古典文献学专业。方教授曾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浙大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章雪富,为大家介绍哲学系。章教授曾是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罗耀拉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的访问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等荣誉。
上周讲座精彩回顾
上周,浙大农学院各专业教授们为同学们主讲农学专业。专业涉及面很广,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和园林专业。一位对农学专业感兴趣的女生,还专门从台州赶来听讲座。很多参加的同学还得到了多肉植物等小礼品。
浙大农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新教授与大家谈的第一个话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农。我们选取其中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衣食住行是我们每天都要干的事情。其中衣和食都与农业息息相关。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一号文件都关注农业问题,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对农业非常重视,包括美国。美国是一个农业强国。世界上农产品贸易的50%是美国人生产的。美国国务院的网站和美国农业部的网站,上面第一条就写着“我们必须以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和食品,因为这是我国经济繁荣和安全的保证”。
现在,农业跟很多行业都有关联。比如说IT行业,阿里巴巴要搞生态农业,必须要农学人才,否则这个事情弄不起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学专业的学生,学成之后有N种工作的可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农业跟我们的生活也密切相关。前段时间,很多媒体报道了皮鞋炼制的有毒胶囊。浙大农学院的吴殿星教授,利用水稻淀粉做胶囊,这种自然、生态的胶囊,安全又可靠,现在很受欢迎。浙大农学院还有很多其他品种和专利,产生了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大家爱吃的黄花梨就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培育出来的。
现在农学专家在研究更有营养的水稻,天然彩色的棉花等,今后都与你息息相关。
很多同学以为学农业方面的专业,以后就是去做农民,其实这完全是错的。现在,农业早已摆脱了刀割火种、靠天吃饭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了。农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模式和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比如,农业正在与休闲,旅游结合,观光农业发展很快,所以现在农家乐到处都是。
再比如都市农业的发展,让城市居民能够在阳台上享受田园生活。正因为农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有前景的领域,所以现在许多新型的产业都进入农业,褚时健在种橙子,潘石屹在种苹果、卖苹果,还有柳传志要砸20亿,种好他家乡的猕猴桃。再回到杭州,阿里巴巴也正在进军生态农业。
浙大研究的农学,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家所知的种地,只是一部分。农学从基础研究开始,到生产、销售推广、储存、运输等,都要研究。新疆的葡萄、哈密瓜跑到杭州的餐桌上,这与农学是很有关系的。现在浙大农学院的研究,很多是与生物学、医学、力学等交叉在一起,与营销,与机械交叉在一起的。
农学专业的学生 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现场问答
问:我很喜欢茶学,我老家也是茶的故乡,如果我报考了茶学专业,毕业之后,能为家乡的茶叶企业带去什么呢?
答:浙大农学院对茶学的研究是非常宽,也非常深的。研究领域有茶叶的抗癌、抗氧化作用,茶叶的口感,茶叶食品化妆品的开发等等,这些都是同学和老师们在研究的问题,这些也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浙大农学院是在提前批招生的,不知道有什么报考条件?
答:没有任何条件。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在提前批填报浙大农学专业就可以了,按分数高低录取。提前批没有录的话,不影响考生后面的录取。一般来说,全省理科名次8000名左右,可以报考浙大农学院的提前批。
问:如果考不上浙大农学院,还有其他农学院推荐吗?
答:浙大农学院实力很强大,非常欢迎大家来报考。国内农学专业比较好的,比如南京农大、北京农大、华中农大都是很好的学校。从这些学校毕业之后,非常欢迎你报考浙大农学院的研究生。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