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卓越之魂在于体现人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5-04-28来源:浙大新闻办




    “追求学术卓越的魂应该是自由、责任,重在体现‘人’的意义。”4月24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院士作客浙江大学西湖机械论坛,从学术发展的角度,和浙大师生分享了他对卓越之魂的感悟。他勉励青年学子,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等的滚滚大潮中把握机遇,在追求卓越的进程中,承担起引领的责任。
    
    
李培根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指委主任委员,曾先后担任国家863/CIMS专家组成员、863/机器人专家组副组长、国家863自动化领域专家委成员。在讲座中,他以GE“工业互联网”战略、数字化设计、多尺度分析、智能机器人、创客、数字生物等为例,分析和阐述了机械学科发展的大潮流和趋势。他认为,作为大学、学院,追求学科发展,是追求卓越的核心。机械制造要关注两大趋势,一是工业4.0以及GE的工业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大系统;另一个是生命机器,生命与机器的互动融合,包括机器怎么与人互动,机器本身如何模拟生命特征等。“学科发展要在制造、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环境、IT等这些未来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大问题、大趋势、大潮头中具有前瞻性,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他勉励大家,作为一个学者,哪怕是研究生,都要有意去关注这些内容,而且有所思考、有所准备。
    
    李培根说,卓越孕育于纠结的建构,诞生于纠结的解构。当一个学校、学院、学科甚至学者去追求一流的时候,要拿捏好引领和服务、有组织创新和自由创新、协同和独立、创新与创业、定量和定性、科学和人文等诸多“纠结”。他认为,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要引领社会,不应该在政府、企业或传媒的驱使下迷失方向;一方面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同时也要给予那些自由想象,非规划、实用性不明确的东西以支持,让这方面的人有比较好的生存空间;要提倡团队精神,但是不能绝对化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你自己的独立的方向。这些独立的方向协同起来,就能做更大的事情。如果年轻优秀的教师只是依附在一个大的教授边上,最终就很难有大的作为。”
    
    李培根认为,要在滚滚大潮中寻找机遇,就要在高等教育的本原点、“宏思维”点、学科发展的边界点和“中和”的视点上,思考学校学科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超越于专业之外的社会、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及领悟能力,不要走极端,也不要走偏;学科的关注需要拓展,要拓展到重大领域以及能源、环境、人类健康,都市问题、农村问题、科技伦理等重大问题的关注,以及人文关注上。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杨华勇主持。
    
    
(文 高楚清/摄影 周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