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发布“三位一体”自主招生选拔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5-06-22来源:


    6月22日,浙江大学举行媒体见面会,解读2015年本科生“三位一体”自主招生选拔结果。今年浙大扩大“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名额,学校认为,这种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传递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院系专业乐于通过这一模式招收到热爱专业并且有专业潜力的好学生。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全客观题区分度很好
    
    
“三位一体”招生选拔,突出“学科特长”,发掘“创新潜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充分体现高校在人才选拔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更能规避传统高考“一把尺”的弊端。高校专业院(系)通过综合能力测试环节,既突出考核考生的创新能力,又深入考察考生的专业兴趣和素养,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测试,使得专业院(系)能真正选拔到一批知识兴趣浓厚、专业忠诚度高、学科特长彰显、创新潜质突出的优秀学生。
    
    
“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无论从考试模式、学生评价和大学招生来讲,都体现了单一到多元的进步。这种多元的生态对于大学人才选拔与人培养就是健康的。
    浙江大学去年通过“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录取了99人,我们进行了一年的学习表现跟踪,他们与所在大类或专业的其他学生总体学习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今年的“三位一体”初试采用了全客观题。这个对老师出卷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从考试分数梯度分布来看,显示了很好的区分度,满分200分,得分在55.5—155.5之间,最集中的分数段在110分左右,每个分数同分者会超过100人。
    
    
招生办分析 :9成专业爆满
    
    
浙大今年“三位一体”招生总计划数为350名,其中文科50名、理科300名,总计划较上一年增加250名。招生专业从去年的17个增加至45个,专业分布的学院(系)由上一年的8个增至20个。考生成绩组成为:高考成绩占60%,高中学业成绩占10%,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30%。综合能力测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形式为笔试。笔试科目包括阅读与素养、数学与逻辑、物理探究(理科)和历史探究(文科)。同时,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必须位于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文科前2%或理科前3.5%。
    
    
今年参加初试的考生有4014人,其中理科考生3474名、文科540名。初试采用笔试的方法进行,今年我校采用了全客观题的“三位一体”选拔试卷,在“阅读与素养”和“历史探究”试题中力争以广带深,在“数学与逻辑”和“物理探究”中体现以活带深和广。通过调控各部分配分以达到科学选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对各小题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确定小分,通过对试题的创新来融合“深度、广度,梯度”,从而实现了“深度、广度,梯度”“三度一卷”的全选择题考试模式。初试上线文科考生207人,理科1235人。
    
    
浙大根据考生初试成绩,分段填报专业志愿,按招生计划数的1:3比例,共有1024人获得入围专业复试的资格,考生专业选择分布均衡,笔试成绩前45名的考生分布在19个专业,专业志愿填报的第一天,国际政治(文)、公共事业管理(文)、信息资源管理(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临床医学(五年制)等15个专业爆满,志愿填报结束时,90%的专业志愿满额。
    
    
面试则是由各院(系)成立学科测试专家小组,由院长(系主任)和书记亲自主持一线专业教授及外籍专家组成。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学科综合测试方案,以确保程序规范、全面考察、科学选拔。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决策和监督。
    
    
专业教授解读
    
    
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公共管理学院今年有国际政治和行政学两个专业30个名额纳入“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我们感到来参加考试的学生都很优秀,对专业很有兴趣,对于专业本身有所了解,这对将来的学习是非常好的积极的基础。国际政治专业我们还邀请了两位老外教授面试,学生的外语沟通也很顺利。我印象中有一位杭十四中的考生,她才15岁。
    
    
“三位一体”自主招生非常有利于基础学科选拔到优秀的人。我们通过面试,就可以发现学生是不是真的对专业感兴趣。 去年,我印象很深有一位上虞的考生,他的知识面已经相当于我们这里大一的学生,因为他看过的书,是我们这个专业大一学生的书目。国际政治也许看起来不是实用性的学科,但有兴趣,有基础的孩子会在这里有很好的成长。
    
    
我们需要积极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高考已经迈向多元,上浙大,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方式有利于选拔出真正对专业有兴趣的学生。未来人才的决定因素,是人素质的全面性,应变能力以及自我的期待。
    
    航空航天学院邵雪明教授:我们学院有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纳入“三位一体”招生,今年招收20个。去年入学的10位学生,我们一开始有点担心,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要略低于浙大的投档线,我们一直跟踪下来,发现他们这一年来的平均绩点并不低。
    
    
我们普遍感到,今年参加选拔的学生素质比去年更好,考生也许是因为对专业有了更多的更了解,对专业更有信。学生都比较自信,表达能力很强,知识面很广,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包括他们对于学了这个专业之后将来有什么规划,有很好的回答。
    
    
今年学生参加考试的同时,我们还设置了面向家长的交流会。交流会效果很好,很有必要,让公众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很多人觉得航空航天学院的专业有点“高冷”,不大敢碰,甚至还有一个普遍性的误解,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会有人身自由的问题。通过交流,大家消除了这种误解,我们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会继续深造,其余都是航空航天、高铁、核电、船舶等领域的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从事研发工作。了解到这些信息,家长就更有信心送到我们专业院系来。
    
    
作为学院,我们非常欢迎“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模式。从前高考是过独木桥,过独木桥有很多风险,现在桥更宽了,更稳当了,风险会小了。而且,考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从前专业院系在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很大的自主权,学生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学院没有更多的话语权。通过“三位一体”选拔,真正实现了双向的选择,这有利于我们寻找到有专业素质、专业潜力的学生,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
    
    医学院沈华浩教授:临床医生是一个人才很稀缺的行业。我们在面试时,是5个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回答同一个问题。在自我介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用英语或者用中文,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用英语。
    
    做医生这个职业,不是一下子就能决定的,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过程,如果孩子们一开始对做医生有坚定的信心,那他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媒体记者提问:
    
    
1、是否能结合面试题目,来讲讲你们喜欢选拔怎样的学生?
    
    
郎友兴:国际政治的学生,我们会出一些社会热点的问题。比如中俄战争可能吗?大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中规中矩,大体能看出知识来源,我们老师其实事先就知道他会怎么回答。但是我们更喜欢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因为,从什么角度切入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我们特别引导学生,不要用对和错的思维。我们在讨论中考察他们的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角度。
    
    
沈华浩:一个病人病危,家长放弃治疗,这是否涉及犯法。又比如,你7点40起床,发现你室友发烧了,你还要去参加8点的考试,你会怎么办?我们还很强调沟通能力,通过问一些问题,考察他和亲友之间的沟通状况,一个人如果和家人都很难沟通,那很难成为一个好医生。
    
    
2、“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社会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所谓的“考前辅导班”,考生应该去上吗?
    
    
陆国栋:浙江大学声明不予任何机构开设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而且建议学生也不要去报名参加这些辅导班。三位一体的选拔主要是考平时的积累,考试形式、试题年年在变,当然没有统一题库。关键还是看学生的个人素养。是一种“不用准备”的选拔。
    
    
邵雪明:培训机构把一个平时表现30分的学生,培训到能考50分是有可能的。但是把一个70分的学生培养到90分甚至更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我们恰恰是想找到最优秀最好的学生。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上辅导班没有任何助益。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