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徐旭荣副教授课题组,联合浙大化学系教授唐睿康,上海师范大学藻类光合作用与生物能源转化实验室教授马为民通过跨学科合作,为绿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外衣”,使其能在自然条件下持续利用光合作用产氢,每升“绿藻侠”可产生17毫升氢气。这是生物光合产氢领域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为化学手段改造光合生物进而实现光生物产氢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周炜/摄影 周立超)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徐旭荣副教授课题组,联合浙大化学系教授唐睿康,上海师范大学藻类光合作用与生物能源转化实验室教授马为民通过跨学科合作,为绿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外衣”,使其能在自然条件下持续利用光合作用产氢,每升“绿藻侠”可产生17毫升氢气。这是生物光合产氢领域取得的一次重要突破,为化学手段改造光合生物进而实现光生物产氢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周炜/摄影 周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