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综合  要闻

2015年浙江大学“好医生、好护士”颁奖

发布时间:2015-12-31来源:作者:29588


    12月30日晚,2015年度浙江大学“好医生、好护士”颁奖典礼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的五名“好医生”和五名“好护士”获奖。
    
    2014年起,浙大教育基金会设立“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励基金”,每年设立“好医生、好护士”奖,奖励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护工作者,以倡导优良的医德医风,提升医患沟通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附属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石卓等五位医生获2015年度“浙江大学好医生奖”。石卓在感言中说,自己做的是再平凡不过的工作,患者给予的荣誉和赞美让自己受宠若惊。“医学某种程度上是人文学科,一声问候和安慰,能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也传达出医生希望能被患者理解、希望社会给予医务人员更多客观、正面评价的愿望。”
    
    附属第一医院护士长高春华等五位护士获得2015年度“浙江大学好护士奖”。她们中从事护理工作最长的有33年,最短的也有16年。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工作,只为患者能够更好地获得救治和照顾。“辛劳中收获希望,值得!”这是高春华代表全体获奖护士表达的心声。
    
    浙大党委书记金德水、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敬、浙大医学院院长段树民院士出席典礼并为好医生、好护士颁奖。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伟杭,浙大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周谷平,副校长严建华、罗建红、应义斌,学校有关部门、医学院及附属各医院负责人出席颁奖典礼。
    
    
    附:获奖人简介
    

    2015年度“浙江大学好医生奖”获奖人(按姓氏笔画):
    
    
    石卓 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石卓是浙江省心胸外科医师协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小儿外科心胸外科学组委员,能熟练处理儿童心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尤其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今年9月18日,他在手术室里怀抱小患者安抚情绪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他说,医学某种程度上是人文学科,去安慰病人,是大家常说的“仁心”。好医生必须把把“仁心”放在首要位置上,把患者的疾苦、病痛、诉求放在心上。
    
    
    周建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初夏,非典席卷中国大地。周建英教授抛开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进入隔离病房度过了几十个日日夜夜,指导救治危重非典患者。之后的禽流感救治,重症甲流的诊治现场,都出现她忙碌的身影。“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是周建英教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技不如仙者不可为医”是周建英教授对自己专业的鞭策。三十五年行医路,无怨无悔,她始终铭记“性命相托”的使命,她带领她的团队在医学路上披荆斩棘,不懈奋斗。
    
    
    胡颖红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重症医学科主任
    

    临床工作38年,是重症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十年前,她带领团队创建了全国规模最大、国内首个脑重症医学中心;十年来,她以医院为家,有2000多个夜晚在医院悉心守护病人,经她抢救的重症患者多达10000余人。她曾第一时间投入“汶川地震”一线救援,在杭州“7.5公交车事件的抢”救中,为赢得“零死亡”起了重要作用。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德标兵”、“浙江省优秀医生”等多项荣誉。
    
    
    黄夏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
    

    从医27年,始终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2013年7月远赴西非马里,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她在艰苦的条件下处理很多危难病例的同时,教会当地医生腹腔镜手术、宫腔镜下的电切割等手术技巧,和另一医疗队同事首开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使当地多例患者成功受孕,并将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2014年10月后,黄夏娣和医疗队队员又援助当地医生应对埃博拉病毒,每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坚持工作,履行神圣的使命。
    
    
    傅国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
    
    傅国胜以卓越的医疗技术著称,在浙江省心血管病学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心血管领域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到见解,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专家,在开通慢性闭塞血管领域是国内顶级专家之一。他甘为人梯,对年轻医生毫无保留,将最初仅有7名医生,年出院病人800多人的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逐渐发展成拥有42名医生,年出院病人7100多人,在浙江乃至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学术团队。
    
    2015年度“浙江大学好护士奖”获奖人(按姓氏笔画):
    

    
    沈秀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急危重症科护士长
    

    曾在急诊室工作16年的她,2014年接受筹建附属第四医院急诊科的任务,经常加班至深夜。杭州和义乌两地奔波,急诊室筹建、流程改进、人员培训,点点滴滴她都倾注极大心血,甚至没因怀孕的不适而减少分毫操心。直至孕6个月,差得子宫壁超薄,有子宫破裂的危险,才被迫住院。之后病床成了她的办公室,每天通过电话、微信、邮件指导着工作。急诊开科的前一天,剖宫产后才18天的她奔波100多公里出现在急诊科做最后的查漏补缺。
    
    
    邵红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浙江省护理学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急诊室的护士用“科学脑、艺术手、挑剔眼、仁爱心”12个字形容邵红玉。每天早晨邵红玉跟护士们一起评估危重病人、协助基础护理并对家属进行相关宣教时,年轻护士注意不到的细节,她总会一一补上:翻身的时候把病人背部的衣服整理好,袜子脱下来查看皮肤情况,还会仔细帮着穿好;监护仪的导线整理干净压在病人枕头底下;帮病人家属整理好洗脸盆、便盆……她身体力行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手放低,才能把关爱和尊重传达给病人。
    
    
    项海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从事25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作为一个带领140余名护士的手术室护士长,项海燕工作的艰辛繁重,常人难以想象。手术室每一例移植几乎都在半夜进行,她每次都到现场,查看每一个细节,协调各团队力量,还要为医生护士送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她还和建筑工人一起,规划和完善了滨江院区手术室的建设。因为她的身先士卒,手术室护理团队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项海燕用她朴实从容的表现,展现“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价值观。
    
    
    徐鑫芬 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
    

    徐鑫芬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三十三年,在工作中一直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和促进母婴健康。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参加众多护理方面的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指导研究生19名。她还主持浙江省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工作,培养母婴专科护士200余名。在她的带领下,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护理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附属妇产科成为首批国家级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孕妇示范学校、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项目先进单位。
    
    
    高春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长
    

    ICU患者病情危重,没有家属陪护,高春华一直像亲人一样为他们护理。今年8月,高春华两年前抢救过的病人曹女士,专程坐着轮椅到附属一院ICU感谢高春华。两年前她因为严重感染导致四肢肢端坏死,长满水泡,高春华每天给她换药的同时,不断鼓励她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病魔。同事说,高春华时时都在关爱着每个病人,也许她自己都不记得曾给哪位患者清理过大便,吸过痰,喂过饭。凭一份对护理的热情,每天做到最好,坚持了21年。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