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观点  报告

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做学问要“沉得住气”

发布时间:2016-04-03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夏平 卢绍庆20065







    4月1日,浙大玉泉校区高分子楼学术报告厅挤满了学生。美国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学程正迪教授作客海外名师大讲堂,为浙大师生献上一场题为“ Giant Molecules based on Precisely Functionalized ‘Nano-atoms’ : Tuning from Crystals to Frank – Kasper and Quasicrystal Superlattices”的报告,分享他的近期研究与思考。
    
    程正迪教授1949年生于上海,1985年获得美国RENSSELAER理工学院化学系博士学位,1987-1995年历任美国阿克隆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7年起任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是国际著名高分子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polymer》杂志主编。 曾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奖、美国物理学会John Dillon奖章、2014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其学术专长在于凝聚态聚合物、液晶、表面活性剂和胶束,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研究材料的结构、相互作用、响应性和动力学过程等。他的研究包括电子和光学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的热力学转变过程、介稳态动力学、规则结构和形态,以及表界面结构等。
    
    报告围绕程正迪教授近期关于功能性微小原子团“Nano-atoms”的研究展开。高分子材料的功能与其分子结构密不可分,而从原子层面上的精确建构一个大分子在目前的技术上较难以实现。研究发现,在1到100纳米尺度上的微结构是决定大分子的性能的关键。程正迪及其课题组便以这一尺度上的微小原子团“Nano-atoms”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Nano-atoms”形成全新的高分子材料,使其在宏观上表达出某种的特定的性状。程正迪向在场师生详细讲解了这一方法并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在科研当中的思考与感悟。
    
    “大学是延续民族灵魂的地方。如果每个大学都能成为一片净土,那中华民族就有了希望。”程正迪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好在校学习的机会,静下心来好好做学问,好好做人,将来能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他告诫同学们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他说,自己虽然已经年逾花甲,但在科学面前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年轻人,每天还在自己动手做实验。一次,他凌晨两点接到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博士生的电话,他马上起床,连夜赶到实验室给予指导。
    
    程正迪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拘泥于自己当前的研究领域。“如果你的科研生命是30年的话,那么开始的时候如果在一个非常前沿的课题里,到退休的时候,你将处在一个很没落的课题里。这对从事科研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每个教授都要再学习,每个教授都要自己动手做实验。”他以自己的经验指出,做科研应该每十年换一个方向,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不断有新的发现。
    
    程正迪还指出,做学问要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有人问我,在Nature、Science这类杂志上发文章的经验是什么,我说就是要沉得住气。”一项研究可能要5年、10年才能出成果,如果沉不住气,经受不住诱惑,见异思迁,是无法最终获得成功的。他说,研究生们喜欢说“这下够发一篇好的文章了”,这是不对的。“不要追求好的文章,要追求好的Science。”在达到一个阶段性突破时,耐得住诱惑,继续深入研究,才会在最后收获更大的成功。
    
    浙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徐志康主持报告会并为程正迪教授颁发海外名师大讲堂的感谢证书。
    
    (文 夏平 / 摄影 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