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当教职工的“娘家人”

发布时间:2016-11-14来源:浙江教育报


    不久前,浙江大学首届教职工社团文化节开幕,教工羽毛球协会、书画社教师分社、爱乐合唱团等14个教工社团,从此告别“单兵作战”状态,在教职工社团文化节的旗号下协同开展工作。
    
    
教职工社团文化节的“幕后推手”是浙大工会。近年来,浙大工会围绕需求导向“做文章”,不断深化改革,让全校教职工获得了“娘家人”的感觉。
    
    
活动搭台,致力教师成长
    
    
“工会一定要办活动,只有办好活动,才能深入群众,发挥好工会作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但工会人手、精力有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服务教职工,除了做事办活动,更要搭建平台。”浙大工会常务副主席楼成礼说。
    
    
浙大教工户外活动俱乐部负责人袁利民告诉记者,俱乐部成立有一段时间了,活动也经常开展,但与大家期望的仍有差距。纳入校级社团文化节,通过集约化、品牌化运作方式,社团曝光率明显增加,社团之间成员互相融合,困扰社团发展的纳新问题解决了,而且工会提供的支持也更多了。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现已举行3届,浙大在过去3届总决赛中拿了3个一等奖(一届一个),覆盖全部文、理、工科,成为全国高校中集齐大满贯的学校之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校工会搭建的平台有关。浙大校工会和本科生院联合负责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组织竞赛过程中,工会更注重“以竞赛促进培养”。
    
    
今年8月底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的英兰对此深有感触。英兰是巴基斯坦人,现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获得代表学校参加省竞赛资格后,工会出面组织了4次辅导会,每次辅导会工会都把全校教学功力最深的领导、教授和专家请到,他们从PPT制作、语言表达、授课内容等方面给我提专业意见。我最终能获得全国赛一等奖,对于一个非中国籍选手来说,得益于工会为青年教师教学提升搭建的各种平台。”英兰对工会充满感激。
    
    
据了解,工会还让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教师与全校青年教师交流、传授经验,营造“青年教师提升教学你追我赶”的氛围。此外,在摸清教职工需求的基础上,浙大工会搭建了教代会教师发展委员会、青年教授联谊会、女教授联谊会等平台,创建“师说”论坛,组建女教授导师团,致力帮助青年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尽快成长。
    
    
深挖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工会很容易让人感觉就是年终发发福利,还有人认为工会是养老机构,我们就是要改变社会对工会的陈旧看法。”楼成礼说,工会要创新工作方式,特别重要的是,要深挖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工会在教职员工中的“存在感和分量”。
    
    
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私密温馨,沙发、冰箱、尿不湿……一应俱全,这是“妈咪暖心小屋”。而这个“小屋”则来源于校工会通过“金点子”平台征集到的教职工合理化建议。“浙大女性教职工比例大约为40%,新入职老师中女性比例还在攀升,工会主动会同其他职能部门在教学科研场所建‘妈咪暖心小屋’,就是为了方便女教职工哺乳,同时推广母婴健康科普知识,女老师可以在专属场所交流育儿心得。”校工会副主席王勤说。据了解,目前工会正在推动女职工集中的院级工会建“妈咪暖心小屋”,为处于特殊生理期的女教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女职工的后顾之忧。
    
    
现在云南景东挂职扶贫的徐超炯对校工会的“服务水平”赞叹不已。去年快近年终,徐超炯无意中在网上与工会工作人员提到“想为景东老百姓多做点实事”。扶贫本来不是工会的工作范围,但楼成礼想,工会是所有人的工会,要急工会成员之所急,于是他开始琢磨怎样帮助徐超炯。了解到景东当地土特产有优质核桃,工会遂决定向全校教职工推荐,“一下帮景东老乡销售了很多核桃,校工会就像我们的娘家,总能为我们伸出援手。”徐超炯感叹道。
    
    
在首届教职工社团文化节活动中,“2016浙大制造•科技生活双年展”分外引人注目。你很难想象校工会也参与其中,与宣传部等部门共同策划组织。浙大工会副主席毛晓华介绍,校长吴朝晖经常说要营建学科生态环境,工会也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注意到不少浙大教师科研成果显著,有的专利产品已经广泛服务社会,但因为专业壁垒、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校园内反而所知甚少。于是工会决定将浙大教师所做的小体量、生动可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创落地研究成果,通过实物会展形式大规模集中呈现,让浙大科技精英“墙外开花墙内也红”。“深层次挖掘教职工需求并设计平台载体加以满足,工会的工作才会更有创造性和实效性。”楼成礼说。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教职工生活后顾之忧,工会还提供教职工爱心基金、大病医疗互助、住房装修、汽车团购、关心教职工子女成长等细微服务。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