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下乡11年,引农作物新品种129个,写出最有价值的“论文”

59岁的浙大农学教授汪自强 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发布时间:2016-12-05来源:钱江晚报作者: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周炜565

124日上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宣布,教育部授予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汪自强“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西装里穿着红色针织背心,胸前佩戴浙大校徽,59岁的农学教授汪自强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2005年,汪自强作为第三批科技特派员来到偏远山区温州市泰顺县,用专业的农学知识帮助当地农民脱贫。11年来,他深入田间地头,在大山深处写下了最有价值的“论文”。

表彰仪式上,汪自强把十余年的坚守归结为一个初心——学农爱农。他清楚地记得两个日子,1975107日,他来到老家兰溪的农村,成为了一名知青;整整3年后,1978107日,他拿到了当时浙江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

开始学习农学后,他注定和土地、农民、农村结下不解之缘。用自己所学服务农业发展,也成为他终身努力的目标。

11年来,汪自强每个月都抽出时间来到泰顺农村。他说,浙大也会特地把他的课安排在周一或周五,这样他就有更多连续的时间去泰顺。

从杭州到泰顺万排乡,路上要花7个多小时。一开始,汪自强是坐大巴,再转乘摩托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后来他买了车,就改为自驾。车的后备箱和后排座位,常常堆满了送给农户的种子。

据统计,汪自强共为当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创造了一个个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精彩故事,被农民誉为“科技财神爷”。

除了“科技财神爷”,他还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老汪。泰顺县教育局局长、原泰顺县仕阳镇党委书记蔡景祥说,农民一开始叫“汪博士”,有敬意,但同时觉得高高在上;后来汪自强和农民越混越熟,农民就改口叫“老汪”了。

2013年,泰顺县举办首届“十大杰出人才”评选活动,一般来说,只有泰顺籍人员才能入选。当时不少群众说,老汪对泰顺贡献很大,希望他能破格入选。最后,汪自强成为获奖4人里唯一一位非泰顺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