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人在上海丨艺术教育“国家队”成员的当家人

发布时间:2017-05-01来源: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作者:294

黄昌勇,1991年获浙江大学(原杭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系硕士。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大都市文化观测研究中心(MCAC)主任,世界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发起人、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伦敦)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艺术学会艺术管理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他出生在豫南大别山下叫潢川县的地方,是“黄”姓的祖籍地,和许多60 后一样经历了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可是他谈到那时的记忆,难以忘怀的不是当时的辛酸,而是广袤的乡土视野、疏阔有致的村落,还有丰收在望的庄稼田。  

上中学的时候播下了一颗文学梦的种子,小试牛刀写了一个3万字左右的中篇。报考大学时,坚持选择了中文系,梦的种子就要萌芽和长大。他是浙大图书馆里的“书虫”,几乎读遍了图书馆里的所有文学书籍,为日后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学术造诣打下夯实的基础。  

他说他喜欢校园的纯粹,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从浙大、复旦、同济到上戏,一直在探究人文艺术深层次的价值;从学生到导师到院长,他从未停止过对城市文化产业的思考。 

现在他在上海,这个被称作“申城”的地方是战国四君子春申君的封地之一,而他的家乡潢川也叫“申城”,“所以我来到上海,在这里扎根,并且对上海历史文化有所研究,好像是一个宿命。”  

这个宿命要与人文艺术和城市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的人,他是如何成长,如何思考的?让我们一同去看看。

通讯员: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