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紫金港校区新地标落成

发布时间:2017-05-21来源:浙大新闻办

百廿载历程栉风沐雨,六十万校友凝心聚力。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紫金港校区又多了许多新落成的地标。这些新落成的建筑或者校园景观,很多都是通过校友聚沙成塔捐赠给学校的。校友们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到母校的建设中来,这些都将成为浙大人爱校荣校的永恒见证。

5月20日,校领导金德水、吴朝晖、宋永华、任少波、郑强、罗卫东与校友代表,参观了部分新地标。

求是大讲堂

求是大讲堂是紫金港西区的标志性建筑,保留及还原了求是书院旧址的文化元素,为师生校友留下一条可供追忆的浙大魂脉、一座可供景仰的求是丰碑。

求是大讲堂位于西区东部,南临西区中心湖面,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建设规模为8133平方米。设计单位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前提下,对“求是书院”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其中求是大讲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采用传统歇山建筑形式,加重仪式感;西迁接待厅和校史陈列馆则以园林院落的方式组织在一起,与主体建筑合为一个建筑群。

求是大讲堂集学术讲座、校史展示、文化表演、校务活动、学术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设计体现了主殿、厢房和廊道的古代建筑特征,结合自然地形和水系,形成当今的“求是书院”,既是浙大文化的传承,又是校园内独特的景观。

铜门楼

在求是大讲堂北侧广场上的这座宽9.6米,高9.7米的铜门楼,每一处细节都被精心推敲。此门楼仿明清式全铜制作,四柱三间歇山式结构,脊两端饰螭吻装饰,额枋分饰龙纹和宋锦,工艺精美生动,显得古香古色,庄严厚重。

铜门楼北立面牌匾上书“求是书院”,这四个字源自“求是书院”旧址界碑。楹联为“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是1897年浙江巡抚廖寿丰《请专设书院兼课中西实学折》中的内容。铜门楼南立面则充满了蓬勃的现代气息。牌匾上书浙大校训“求是创新”,楹联内容为浙大精神:“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明间折柱上书浙大价值观核心词:“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在铜门楼的额枋、拱柱、花板等部位,辅以钱江潮、岁寒三友、鲤鱼跃龙门、双凤朝阳、一路连科、梅兰竹等图案,赋予门楼积极、美好的寓意,也表达了捐助方——求是科技基金会对学校的真诚祝福。

紫金港校区南大门

紫金港校区南大门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主校门。刚劲雄健,比例协调,位于紫金港校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造型以开放为特点,完美融合了中西方传统元素,体现了浙江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质。未来,南大门面向余杭塘河还将建设两座桥,采用和南大门同样格调的三跨拱形外形,左右双桥像张开的臂膀连接着城市道路,可以出南大门到余杭塘路上。浙江大学深圳校友倡议发起,采取众筹的形式,凝聚了广大校友的力量,捐建了这座南大门。

校名“浙江大学”四个大字居正中,边上还有浙大的英文名字。南门一共有六根大双柱,中间两根柱子上刻着校训:求是创新;边上四根柱子刻着的是浙大价值观核心词: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林启像

在求是大讲堂的南面,有一尊林启像。说到他,浙大人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在他任杭州知府期间,于1897年创办了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之后创办蚕学馆(现浙江理工大学)、养正书塾(现杭州第四中学和杭州高级中学)等新式学堂,开创浙江近代教育先河。

林启为官刚正廉明,勤于治理,提倡农桑,兴立学校,卓有政声。在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为纪念林公开源之举,由福建校友会倡议发起,八闽求是学子踊跃捐资,筹款铸林启铜像赠送母校。

另外,泉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在舟山校区捐赠了一尊林启石雕像。既表达出校友们饮水思源、情系母校之情,同时集体众筹为舟山校区的后学瞻仰学习。

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位于紫金港校区西区的西南角的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用地面积约5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所集收藏、展览、实物教学、研究、修复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艺术史教学博物馆。其首要使命是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览,支持并提升浙江大学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

该馆由美国著名博物馆设计机构主持设计,内设恒温恒湿展厅与库房、艺术与考古专业图书馆、艺术品实物教室、报告厅、咖啡厅等相关设施。设计的复杂性与个性化决定了该项目的建造标准高、技术难点多、施工难度大。

为感谢方闻先生对中国艺术史研究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征得方闻先生及其夫人方唐志明女士的同意后,学校决定将艺术与考古专业图书馆命名为“方闻图书馆”,英文名为“The Wen and Constance Fong Library”。该图书馆位于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内,总面积2400平方米。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浙江大学美国教育基金会的校友们,自艺博馆立项以来,众多校友们辛苦付出,见证了该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文/柯溢能 摄影/杨瑞、周立超、洪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