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洲:理念与策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

发布时间:2017-05-23来源:教育宏观政策研究

大家好!

谢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来向各位做汇报。谈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们恐怕都能谈出很多自己的观点。但是,对这些观点自己也未必满意、未必有自信。有一点我觉得是肯定的,我们在讲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时候,这种强国不是关起门说我们自己强,而是要在世界舞台中显示我们强。因此,当我们追求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候,不仅希望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还希望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核心成员。我们要从跟班人,走向引路人。借这个机会,我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国际化的表现形态,其次是国际化对我们来说是红海还是蓝海,再次是国际化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最后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第一问题是国际化的表现形态。国际化有表层和深层的国际化。表层和深层并不是说水平的高低,而是指有的国际化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恐怕通过眼睛未必看得到,要通过心领神会,通过深入思考。大家知道,表层的、最明显的国际化是人员流动。最近,有些人在讨论国际化大学的排名,这个排名也讲到国际人员的百分比问题。教育部在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也会涉及师生流动的百分比问题。这个百分比的值到底是多少才可以衡量我们的国际化程度是高了还是低了?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国际留学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留学的国家也比较集中。我们的学生不断往国外走,那么,进来是多少呢? 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约44万。出国和来华留学生的逆差是多少?逆差约10.1万。还是出去的人多,进来的人少。这些数据都令人深思。

第二个问题是观念问题。无论走出去还是走进来,我们要一种什么样的国际化?国际化涉及办学体制和机制。体制、机制中包括谁来办国际化,办学主体由谁组成;在培养模式上,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无论走出去,还是走进来,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的文化冲突、思想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文化、教育总是在不断的交流中发展,在不断的冲突中发展。勿庸讳言,无论是去国内香港留学,还是到美国、欧洲留学,都会有很多文化冲突的现象,都会出现一系列文化冲突问题。我们未来的国际化应该怎么设计?这里首先有理念的国际化,这是底层的东西。再上面是专业课程的问题,最上面是人员流动问题。

第三,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达国家来说,国际化有好的地方,如:文化渗透、人才吸纳。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好的地方,如: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可以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但是,也有反向的作用,如:大量人才流失。发达国家也有技术流失和外部文化冲击。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博弈、也可以看到多元文化渗透。在国际化过程中,也有中心论和边缘论的争论,谁是中心?谁是边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到底应该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开放和封闭的关系,国际化到底是不是没有疆界?实际上,它一定是有规则、有边界的。我们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很多诸如此类的难题。我认为,国际化的难题就像其他领域一样,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国际化过程中,要想一想我们的目标和理念到底是什么。无论是全国范围内、省范围内,还是大学范围内,我们要什么样的国际化,国际化过程中怎么体现民族性。面向2030和2050,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我们要的国际化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在哪一个层次的国际化?我们要好好考虑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定位,中国是做国际化过程中的领袖,还是做国际化的合伴呢?还是只做别人的跟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谋划国际化的机制和平台。考虑机制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哪些因素可以考量国际化的水平?基本环节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搭建什么样的2030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用什么样的体制保障国际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我们要认真思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类型、质量。国际化的数量和质量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我们可以选择高水平、大规模的,我们也可以选择高水平、小规模的,我们可以选择低水平、大规模的,也可以选择低水平、小规模的。我们要认真反思现在我们在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将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203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规模和质量,这是我们必须慎重对待的。现在我们可能在走粗放式的国际化道路,大规模、低水平。这究竟是不是我们要的?如果是我们要的,我们可以发展;如果不是我们要的,我们怎么改进我们发展战略的问题。

第四,我想简单提一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策略,主要讲前瞻设计、整体设计、延揽英才、中国特色四个方面。我们怎么样进行前瞻设计?在我看来,世界文明呈现出一种交替式的曲线过程。这个曲线同样体现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兴,就有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要把握各种各样的机会。要走出去,而且不仅是要走出去,我们还要建立自己的舞台。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发展布局问题。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哲学的思考,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思考整体多样性与多元性问题。怎么谋划2030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和制度?我们要合理设计国际化体制机制推动国际化发展。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多样性的,包括管理机制、竞争机制、办学机制、市场机制等等。瞿会长在几次讨论中多次讲高等教育多样性和多元性。确确实实,我们应该从多角度考虑国际化问题。我们应该考虑,我们有没有核心价值和追求?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与追求?我们怎么统筹兼顾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区域,要形成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规模、结构?即使是不同类型的学校,国际化的道路未必相同,因为每个学校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浙江大学来说,我们怎么处理国际化的质量和数量关系?浙江大学要的是有内涵、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而不是粗放式的国际教育。教育国际化涉及人员、学术、教育的整体发展,这是我们整个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通过一系列方案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在将来很长的时期,核心竞争力是英才,只有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取胜,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才可能有高品质。我们应该建英才汇聚中国的体制,使世界上的人才向中国齐聚,避免人才流失,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我非常期盼海外学子能学成报效祖国。每当我看到身边的朋友、学生不愿回国工作时,内心倍感痛惜和沮丧。我们要国际化,不要去国化。我们的国际化是要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要"人才国外飞,一飞不复回"。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越,弯道超越的核心问题是目标、规则、路径。我觉得我们要正视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我们该怎么办?今天,各位聚在一起,我们是为了希望而来,也是为了战胜挑战而来。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世界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一定会大有作为。

谢谢各位!


(来源: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