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席虚位以待,之江实验室校招首站登陆浙大

发布时间:2017-10-30来源:浙大新闻办


开放线上投递简历不到12小时,就有近140名应届博士生在线提交申请;不仅有国内优秀应届硕士博士生,更有海外顶级科学家慕名而来;招聘岗位不限,人数不限……

这样的招聘宣讲会就发生在1029日下午的浙大玉泉校区永谦剧场——当之江实验室第一次面向全社会开设专场招聘会时,同学们提前一小时就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现场近900个观众席位更是座无虚席。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讲话,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周明分别作主旨发言,并与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浙大信息学部主任鲍虎军共同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招聘问题。

500席虚位以待,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今天现场发放的宣传册上,同学们发现这家单位有些“反常”:既没有明确的岗位描述,也没有固定的招聘人数,只有未来网络计算、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和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五大领域介绍和专业要求。

对于正在快速成长的之江实验室来说,人才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之江实验室拟定的10年发展战略,到2018年,实验室将成为拥有至少500人规模的高端实验室,到2028年建成至少拥有2万人的尖端实验室。

因此,此次专场招聘不设具体的人数上限,只要符合之江实验室标准的优秀人才均可加入。“只要投递简历,加入我们,我们就会结合应聘者的专业方向、特长、个人意愿,让他去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之江实验室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芳说。

顺利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将在实验室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带领下,开展一批重大项目的研究。实验室将会为各类科研人才提供创新的平台、薪酬、奖励、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们要为之江实验室工作的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让大家形成一流的团队;要创造最好的实验条件,让大家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要创造良好的薪资水平,让大家体面地生活,使之江实验室成为年轻人创造终生事业的良好平台。”朱世强说。

电气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郭晓刚主攻控制方向,这个“万金油”专业,在五个前沿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他十分关心科研人才在之江实验室的成长机制,“我有比较强的专业背景,还对项目管理的职位很感兴趣,希望能成为之江实验室未来的一员。”郭晓刚说。

汇聚人才,探索未来科技前沿

之江实验室成立于今年96日,是一所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共同出资设立的开放协同、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机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之江实验室,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要把之江实验室建设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要把之江实验室建设作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

此次面向全社会招聘五大科研领域人才和职能管理部门人才,是之江实验室实现十年发展规划、迈向尖端实验室的第一步。

周国辉表示,之江实验室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承担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争创世界一流科技平台的历史重任。这个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之江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可以共享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所有设备和数据资源。

当今科技发展,仍面临着数据中心耗能大、带宽要求高、光交换网络建设等工业性的挑战。“阿里巴巴希望把遇到的挑战,放到之江实验室解决,为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周明说。

在结束杭州站后,之江实验室还将走进国内各大高校,甚至欧美等地,在开启校园招聘的同时,面向社会招聘,最大程度吸纳优秀人才,让之江实验室引领世界科技,支撑人类发展。

【快问快答】

问:之江实验室的薪酬待遇怎么样?

答:之江实验室薪酬体系由阿里巴巴团队负责设计,薪酬标准参照互联网及高新技术行业一线企业。除薪水外,之江实验室拥有环境好、机制活等特点,能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个高端的事业起步平台。

问:进入之江实验室,会有事业编制吗?

答:之江实验室瞄准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传统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原本体制内的管理科研人员进来之后,仍是事业编制。高层次人才引入之后,经过一定的聘期并通过考核后,也能够进入编制。但无论有没有编制,所有人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问:非应届毕业生可以投递简历吗?

答:可以。只要是未来网络计算、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和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五大领域的科研人才或是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领域的职能管理部门人才,都可以投递简历。

问:相比目标明确的科研人才,项目管理在实验室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答:除了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对于之江实验室也十分重要。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承担着项目的筛选、人员的组织、服务、验收等多项工作。

问:之江实验室和传统的高校、企业研究所有什么区别?

答:和大学相比,科研人员在之江实验室没有教学的压力,但科研项目体量和集中性更大。和企业相比,之江实验室会有博士毕业生生、博士后与科研人员形成专业团队开展项目研究。

(文 周亦颖/摄影 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