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扬州“院士榜”随之再添两人,分别是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人物名片
杨德仁,19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浙江大学博士,1997年5月被浙江大学特批晋升教授,1998年初回国,现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怀念在扬求学的时光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给予科学研究人员的荣誉和鼓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和团队老师一起为国家微电子产业和光伏产业做出更多的贡献。”电话中的杨德仁显得非常谦和。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浙大“工科男”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到如今的中科院院士,杨德仁教授说,最快乐的事还是做一名浙大老师。
“非常怀念在扬州的求学时光,初中和高中都是在扬州市第一中学度过的,毕业后考入了浙江大学。”杨德仁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班主任左鹤越老师和数学老师陈咸豪,“这些良师的循循善诱,为我的性格塑造、习惯养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欣喜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虽然离开扬州,但父母在,则家在,所以我的家永远在扬州。” 杨德仁说,这几年感觉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他很欣喜。
今年5月杨德仁曾因江苏发展大会扬州论坛回扬,他从个人角度给家乡提出了两点建议和一点希望。
“一个是重建扬州古城,打造成古城景区。”杨德仁表示,扬州古城有着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保存完好,建议在现有的“双东”历史街区、南河下历史街区和个园、何园的基础上长久规划,将扬州老城区打造成为一个在国内独树一帜的古城景区。
“另外一个就是建议扬州加大太阳能的推广应用。”杨德仁表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有着很好的前景,同时,扬州也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希望扬州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强应用推广,打造绿色能源城市。
希望大学生能为国家做贡献
杨德仁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小小的风车模型,有阳光时会无风自动,阳光越好,转速越快。这是个“太阳能风机”模型,动力来自于一块小小的硅太阳能电池,以硅为基础实现太阳能发电,是杨德仁带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研究实验室正在尝试产业化的项目之一。杨德仁教授希望20年以后,以硅为基础的太阳能,能成为我国和全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杨德仁有一些经验与年轻学生分享,“希望大学生有一点理想,能够为这个国家做一点事情。”记者通过浙大校友了解到,杨德仁的学生都知道一句话:“做我的学生,两条高压线不能碰——不准伪造实验数据,不准论文一稿多投。”
据说,每年新学生入学,杨德仁都要给他们上课,强调学术研究中诚实品质的重要。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杨德仁说,这是他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不易。
人物名片
樊嘉,男,1958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江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
从车间走出来的妙手仁医
知名肝癌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至今已为9000余例肝癌患者实行手术,其中包括1800余例肝移植术。按照1:5的总患者人群手术率统计,近5万肝癌患者曾接受他的诊治。
世界首例、亚洲首例、中国首例、上海首例……从一开始连刀都不会拿,到主刀、带教、完成众多高难度肝脏手术、胰腺手术,再到结合国际先进的手术案例,创新自己的手术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凭借大胆的设想与精湛的技术完成一个又一个“首例”。
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樊嘉被分配在一个纺织厂做机修工,那时候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从车间走上手术台。
1977年恢复高考,樊嘉本来报考的是某工业大学的纺织专业,后来却误打误撞进入了南通医学院。“在工厂的经历很宝贵,让我认识到了各行各业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医学科研,须不计得失
“机器修不好可以修第二次,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是这样的责任担当,督促着樊嘉不断钻研医学技术。
看到的患者越多,越觉得早期发现对肝癌至关重要。于是,樊嘉带领团队,经过3年攻关,在患者血浆中筛查到由7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可大幅提升患者诊断率、生存率,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分子标记物模型已获中、日、韩专利,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检测试剂盒,也已完成多中心临床验证,并于今年8月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三类器械注册证和准生产许可证。
作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学科研,绕不开跌打滚爬,不计较时间的付出、名利的得失,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这些都是做医学科研的‘必修课’。”
为人谦和,家乡情结浓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苏北医院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提起导师樊嘉教授,苏北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柏斗胜连说几个“敬佩”。柏斗胜曾被医院先派去中山医院进修,随后,师从樊嘉教授完成博士学业。柏斗胜坦言,三年的博士生涯,从导师身上学到的除了技术、科研,更重要的还有为人,“老师告诉我们,无论身在哪里,只要在岗位上用心做事情,就能做出一番事业。这句话至今都在鼓励我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樊川镇党委书记佘纲与樊嘉相识,在他的眼里,樊嘉有着浓浓的家乡情节。
“我跟他接触大约有五年的时间,他为人很谦和,治学很严谨,对家乡的事业、家乡的人特别关心。” 佘纲说,这两年江都卫生事业发展比较快,区人民医院迁建以后,樊嘉牵线搭桥帮助医院的核心科室寻求合作,有些已达成了初步意向。
《扬州日报》2017年11月29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