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团队十年磨一剑让SARS悲剧不再重演

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中国骄傲

发布时间:2018-01-12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本报讯 昨天下午,李兰娟院士团队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成果报告会在杭州举行,李兰娟在报告会上说,“习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期提出了‘卫生强省’战略,我们正是一直遵循着总书记‘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卫生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的指示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永攀科学高峰,在团队所有成员的辛勤付出下,才能收获国家奖这份殊荣。”

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头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教育领域“零的突破”,也是浙江省科学界荣获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十年光阴,构建国内新发传染病防治屏障

新发传染病被认为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20世纪,全球爆发的4次流感大侵袭,每次均吞噬了数万人甚至千万人的生命。2003年国内SARS的肆虐、2014年西非埃博拉的蔓延、2015年韩国MERS的袭击,成为每个亲历者挥之不去的阴影。

2003年在抗击SARS的“战役”中,在李兰娟的带领下,浙江在SARS早期传染源控制、病毒检测和疾病救治上都获得了全国的认可,但因为当时国内在新发传染病防控、救治领域基础薄弱,连SARS新病原最终都由美国确认,这对于一个爱国科学家来说是职业生涯的一大遗憾。

SARS疫情后,我国加大了对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将重大传染病防治作为“十一五”以来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李兰娟团队汇聚了我国相关优势学科创建了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国家平台,设立了P3实验室、负压病房、人工肝、微生态等14个研究平台,针对我国重大传染病诊治展开深入研究。

在李兰娟的带领下,依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国家平台,进一步汇集了全国顶尖传染病研究科研力量,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优势学科进行联合攻关,逐渐创建了医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搭建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坚固堡垒——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传染病防治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在发现新病原、确认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各个链条上,均取得重大突破。

十载岁月,占据世界学术一席之地

2013年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肆虐华东地区,因为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但病因却不明,一度造成社会恐慌。该传染病的病原是什么、传染源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开展救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李兰娟依托历经十年发展的国家平台,让世界看到了新发传染病防控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

凭借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技术体系的优势,疫情报告后5天内,项目组通过已建成的全球最大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迅速发现并确认了突发疫情病原是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公布了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揭示了H7N9新病原演化进化规律,为全球共同应对该新发传染病赢得宝贵时间,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后,美国CDC点评说,“中国快速发现H7N9新病原为全球共同应对该新发传染病赢得了时间,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新发传染病预测预警技术体系,1个月内,项目组就“锁定”了传染源,发现活禽市场禽类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源头,提出关闭活禽市场的建议,避免了向全国播散的灾难。成果在《Lancet》《NEJM》上发表后,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评价,“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行动非常专业有效”。

得益于新发传染病感染和发病机制研究体系的创新,项目组从蛋白结构到动物模型进行多角度解析,首次发现导致H7N9病毒禽传人的关键分子机制,揭示人感染H7N9病毒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是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为救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后,一位国际顶级教授表示,“该研究为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提供了指南”。

在新发传染病救治体系中国技术的支持下,项目组创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突破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病死率的难点,系统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特征,并创造性地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而人工肝治疗适应症首次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此外,得益于新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技术平台和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病原发现后2天内,项目组便成功研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3天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7天由世卫组织向全球推广;2个月内,项目组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流感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必须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填补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自主研发空白。

 “中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国际典范”。这是WHO对中国从容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的评价,也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全球新发传染病防治史上,利用自主创建的“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

中国力量,挺进世界新发传染病防治舞台

SARS的悲剧没有重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在科研人员面前“束手就擒”,中国的卫生领域科研工作者用自己的科学力量“保家卫国”,更牢记希波格拉底誓言,将“中国力量”挺进世界新发传染病防治舞台,制定着国际标准,在预防MERS、寨卡等传染病输入,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中贡献着中国智慧,向全球提供中国经验。

项目团队所取得的重大系列科研成果,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SCI论文248篇,总影响因子1857.9175篇入选2013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专利17项,编写专著25部,发布指南38个。

 “中国在国际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从‘跟跑者’成为了‘领跑者’,作为这条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作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今后我们将继续控制传染病,建设健康中国,为保障国家安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全球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李兰娟表示。

本报记者 孟佳韵

通讯员 王蕊 柯溢能


《科技金融时报》2018年1月1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