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将校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18-01-2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1391

编者按:刚刚闭幕的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浙江大学走过120年光辉历程并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师生员工的一项重要任务。连日来,浙大师生围绕党代会报告畅谈学习体会,纷纷表示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求是新闻网将陆续刊登浙大师生的学习体会和实践动态,与大家分享。

 

伟大旗帜凝聚奋进的力量,正确道路昭示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着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重任的老师和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勇攀高峰”,正如党代会报告阐述的那样,体现中国特色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世界一流就是要勇攀世界高峰。

  

李兰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导

“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这是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训。三十多年来,感染病学科临床及科研团队在传染病和人工肝、微生态等领域不断探索,一步一步向国际领先迈进,创造出了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制、病原识别、流行病调查以及预防控制的力度、救治的水平等均取得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浙江经验”,成为了“中国技术”、“中国策略”和“中国模式”,为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发传染病始终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一些旧的传染病被控制,一些新的传染病还会出现,我们还要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求是创新、勇攀高峰,为控制传染病、建设健康中国,为保障国家安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全球人民健康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高翔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是引领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作为一名能源环保科技工作者,感觉生逢其时、责任重大。我们能源学院要牢牢抓住这个时代的重大机遇,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方向,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构筑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完整的创新任务链,努力通过绿色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消纳等问题,提升能源清洁化发展水平,驱动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学校在走过120年光辉历程并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了这次十分重要的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努力加快实现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能源学科作为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狠抓落实,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强调团队交叉合作、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为抓手,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学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复兴宣言,也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超,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导

自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浙大人不断奋斗,硕果累累。就拿石墨烯这一新兴领域来说,在各方的积极帮助下,科研人员求是创新、勇攀高峰、攻坚克难,使我国石墨烯技术的创新创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得益于本人带领的团队之前的积累和对前人工作的学习借鉴,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铝-石墨烯电池更是引起大家对新能源方向的广泛关注。

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将对浙大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产生深远影响。我将牢记新时代浙大人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本人作为科研团队负责人,将带领成员积极创建具有“一流文化、一流平台、一流待遇、一流成果”的一流团队,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速重大科研成果突破,加强学科建设步伐。作为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带领所务班子成员制定了个人“五个一”奋斗目标(一篇文章、一个转化、一个项目、一个人才、一个成果)和集体“三个一”奋斗目标(一本教材、一件产品、一个平台),努力推进一流研究所工程。作为浙大人,我将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而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砥砺奋进绘宏图,凝心聚力谱新篇,浙大的明天定将更加璀璨夺目!

 

徐小洲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

在中国2552所高校中,浙江大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先行地。如何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再建新功,是浙江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本次党代会对面向2050的整体发展战略做了全面部署,尤其是对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描绘了前景与路线图。为了实现加快发展、扎实推进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四个问题:整体、长远战略与分层、分步的协调发展;创新理念、制度与创新实践的联动发展;重点推进与均衡协调的生态发展;共享与协作的全球发展。

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文科发展必须贯彻落实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推动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新的辉煌。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方向、强队伍、优学科、建平台、抓项目、活机制”,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扎实推进一流文科建设。未来浙大文科发展必须瞄准主流方向,高标定位,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进一步打造文化高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学术声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吴赟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我的学术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传播与社会转型研究、出版研究、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三个板块,与此相应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媒介管理、媒介素养、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等课程。

本次党代会中,“扎根中国大地勇攀世界高峰”“繁荣振兴浙大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古今会通、东西互动、中外相知、文理交融’……关注人类文明演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等战略思路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作为一名文科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教学科研本职工作,更要以自己的力量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其中一个努力方向应该是,在学术、教育活动中充分关注社会、扎根社会,让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成果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层面上进行传播,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在传播与社会转型研究、出版研究、新媒体经济研究及媒介素养教育等领域的完善与发展,继续深化上述领域的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使浙大在上述领域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煌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博士生

过去六年,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短板与薄弱环节,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基础学科振兴计划,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决策咨询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但仍然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执善向上,经世济民,更加积极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创新使命同国家伟大事业、人民伟大实践和民族伟大梦想紧密结合起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创新研究,站稳中国立场、紧密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深刻分析问题,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贡献浙大智慧。

 

俞圣杰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直博生

我的方向比较偏向美学,是对审美进行理论化的研究,包括人类文化的产生、传播与体验方式等等。作为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党代表,我亲身体验到了学校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对文化精神的重视,报告中提出要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思想文化高地,都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人文学科的博士生需要肩负重任,砥砺前行。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新时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快速发展,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发生着改变。美学作为一门体察人接受、体验文化的学科,理应担负起阐释这种文化变化的责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在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发展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徐建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3级博士生

正如党代会报告中所阐述,体现中国特色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世界一流就是要勇攀世界高峰。作为一名研究生党代表,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博士生,我内心甚有共鸣。随着专业学习、研究的深入,在导师的指引下,逐渐有两个清晰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始终萦绕脑海:为了什么研究?怎样进行研究?为什么而研究,答案就在“扎根中国大地”,就是要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研究,要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研究;怎样进行研究,答案就在“勇攀世界高峰”,就是要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世界眼光和格局,以对真正的“中国问题”的关注为出发点、借鉴比较有益的域外法治经验去思考法治的本土化发展。这问题与答案需要我在今后研究和更长人生路上去践行。

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中,未来最受期待的莫过于“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学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一系列学科支持计划的实施加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和良好学科生态,并且要打造新时代思想文化高地,繁荣振兴浙大哲学社会科学,浙大文科发展恰逢其实。同时,能否培养一流人才则是检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的价值标尺。而在这一点,需要学校、师生万众一心,共同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

 

(整理 吴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