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3月21日电(记者 许舜达 朱涵)点一点鼠标,就能看到“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沈周、宋濂等文人墨客生前在哪游历大好河山、留下传世作品,追踪人口迁移的行进路线……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浩如烟海的古今文献,将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地图上。
记者19日从浙江大学了解到,由浙江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共建的、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地图发布平台”正式上线,将加快推动中国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认为,数据即资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本国文献的数字化处理并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此同时,数据库的建设理念、结构、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处理方式由“数字化”向“数据库化”“智能化”转型。
这一背景下,跨学科的浙江大学“大数据与学术地图创新团队”于2017年4月成立,成员由人文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组成,并于2017年10月在哈佛地理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 Analysis)与哈佛大学签署了合作共建学术地图发布平台谅解备忘录。
据了解,该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研究成果的发布、可视化分析及多功能查询服务,平台所形成的大数据,能够为未来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及社会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目前平台已可查阅《全宋文》、《全元文》、《全元诗》、清代女性作者、明清戏曲作家、清代戏曲演员等数据库信息和地理分布图,并仍在不断补充拓展中。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表示,这个平台是免费、开放的,立足于学术交流而建立,未来将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
浙江大学“大数据与学术地图创新团队”负责人徐永明教授介绍,下一步,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将面向各界研究学者开放注册,实现信息共享与知识传递。
新华社2018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