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综合  快讯

推进国际交流 拓宽国际视野

罗德学者与浙大学生面对面

发布时间:2018-04-06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亦颖 卢绍庆3524


4月4日,来自牛津大学的17位罗德学者走进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浙江大学优秀学生代表分享个人发展和公益经历,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推动国际名校间的跨文化交流。罗德学者Garrett Lam、Nadav Lidor分别围绕利他主义和创新作主题演讲。

罗德学者,即罗德奖学金获得者。该奖学金是英国政治家、矿业大亨赛西尔·罗兹(Cecil John Rhodes)于1902年设立的一项世界性奖学金,每年在全球十三个国家一万余名申请者中遴选近80位25岁以下的优秀学生,被誉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世界上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一”。自2015年罗德奖学金首次登陆中国大陆以来,已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2位学生获此殊荣。浙江大学2015届本科生毕业生张淳映是首批四位中国罗德学者之一。

如果去救一位溺水的孩子,你穿着的昂贵的鞋子就可能“报废”,你会如何选择?来自哈佛大学的Garrett Lam在交流会现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对道德责任十分感兴趣的他通过自己在非洲的实践经历提出了一系列帮助解决道德难题的办法。牛津大学的Nadav Lidor从科技的角度解释了什么是“创新”。他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和潜意识的社会行为,解决了从人类语言到计算机语言的技术障碍,并利用技术增加信息方温度,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和公民参与。

关注经济、政治、科学、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不以学术成就作为唯一标准,这是罗德学者最大的特点。包括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哈佛大学校长Neil L. Rudenstine等人在内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发明家、企业家等,都曾获得罗德奖学金和罗德学者称号。

在分组交流环节,浙江大学优秀学生代表们结合自己实践经历,围绕优质教育、环保、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创新和减贫五大主题,与罗德学者们深入交流。“交流过程中,我们对创新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观点的探讨,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的差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5级本科生刘尚青说。

罗德学者Colin Higgin表示,在交流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中国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中美两国学生在一些具体社会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殊途同归”,这些方案都能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很享受这次的交流。” Colin Higgin说。

“对浙江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交换观点、走近杰出青年榜样的好机会。他们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与独特性,共同探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浙江大学外事处副处长徐莹说。

本次主题交流会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展联络办公室主办,竺可桢学院承办。交流会前,罗德学者一行还参观了马云基金会、浙江大学校史馆。

(文 周亦颖/摄影 卢绍庆)